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2课《雷雨》教学设计高一(1)班教学目标:1、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2、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3、通过表演再现、品味人物性格。教学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品读法、表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七十一年前,还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创作了震惊文坛的四幕话剧《雷雨》。从此揭开了中国戏剧史崭新的一页,也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进《雷雨》,进一步了解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分析尖锐的戏剧矛盾冲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初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形象。二、看课文,了解文章情节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第一场: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再次相见。第1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第2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针锋相对的斗争冲突。三、解读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冲突)1、学生观看《雷雨》片段,直观感受名家演绎2、学生揣摩、酝酿,自选片段进行表演,并试着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表演(揣摩人物性格、心理及潜台词)。3、学生活动:(1)尝试表演,解读人物(2)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补充、质疑教师预设,适时引入问题:(1)问:周朴园为什么向一个自以为是“下人”问起三十年前的旧事?分析要点:1)课文的两段舞台说明: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说明文字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很熟悉,从而引起了周朴园的疑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因而让她“站一站”,并追问她贵姓。2)周朴园听出鲁侍萍的无锡口音,而且三十年前就在无锡长大,因而进一步问起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3)三十年前的旧事,旧情使周朴园的心情时时不能平静。周朴园说“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许多”突出了问人之多,“派人”说明事情之重大。房间的东西是原来的,室内的布置也保持原样,就连穿衣也要“我的旧雨衣”,“旧衬衣”。在周朴园看到这个“下人”的身影,关窗的习惯动作和听到她那熟悉的无锡口音,使周朴园陷入对往事的沉思,进而向这个“很奇怪”的“底下人”问起了三十年前的旧事。(2)问:周朴园在谈到三十年前的侍萍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还说“很贤慧,也很规矩?”而鲁侍萍为什么要否定三十年前的自己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呢?分析要点:1)维周朴园是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三十年前,他对梅妈女儿侍萍的凌辱与他今天的身份、地位不相称。周朴园认为侍萍已经投河死了,因此极力美化侍萍,并且从各方面表示出他对“第一个妻子”的纪念,以掩盖他的丑恶灵魂。2)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那曾经被他凌辱的“很贤慧”的侍萍。以此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自我解脱。3)鲁侍萍这时表面上否定自己,实质上揭露周朴园的阴私。一方面揭露周朴园的伪善的阶级本性,一方面又诉说出多年来郁结在内心深处的悲哀和怨恨。(3)问: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有什么表现?他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分析要点:1)表现:“惊愕”——吃惊而发愣。“忽然立起”——已坐立不安。“连忙”“不,不,不用。”——害怕与侍萍见面。“你先下去吧。”——毫无要帮助侍萍的意思。2)周朴园的这些表现和他在前边所表现出来的对侍萍的怀念、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一言一行都暴露出他的资产阶级本性。周朴园关心的并不是侍萍,而是他个人的私利,他的社会地位和他在家庭的尊严。他害怕自己与侍萍的关系再次暴露,害怕别人从这种关系中看到他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使他身败名裂。(鲁侍萍认清了周朴园的阶级本性,“望着周朴园,泪要涌出。”以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