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异质种群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它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2、生物安全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3、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5、基因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也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6、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7、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8、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A)。9、就地保护是指在动物或植物原分布区进行的保护就称为就地保护,如各种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等。10、异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动物在原来的分布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只能将动物或植物迁移到其它地区或人造环境中保护起来,这种保护形式就称为迁地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种子库等等。★11、生境走廊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纽带,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12、基因突变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13、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4、斑块生境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15、关键种是指其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群落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稳定的物种。16、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中表现出统一的繁殖体系,由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繁殖能力种群的组合,在生殖上与其它种群是隔离的。17、GEO是指经过遗传工程处理的生物体。(Geneticengineeringorganism)18、GMO是指经过遗传修饰的生物体,其含义比GEO更广泛,但目前多数还是理解为经过遗传工程处理的生物体。(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19、编目指对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类群加以鉴定并汇集成名录。20、最小可存活种群(MVP)统计学概念是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遗传学概念是一定的时间内保持一定遗传变异所需的最小种群大小。21、拥挤效应是指种群增长过程中随着密度增加而使种群增长速度降低的现象。22、边际效应是指在不同的生态系统的交错区,由于生境的多样性,该区域内包含多种生境的物种,因此,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单一的生态环境。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应。二、简述题:1、简述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假说①沉余种假说②铆钉假说③特异反应假说④零假说(1)冗余种假说(Redundancyspecieshypothesis)认为生态系统保持正常功能需要有一个物种多样性的域值,低于这个域值系统功能会受到影响,高于这个域值则会有相当一部分物种的作用是冗余的(Walker1992)。(2)铆钉假说(Rivethypothesis)认为生态系统所有的物种对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都有贡献而且是不能互相替代的(Ehrlich1981)。正像由铆钉固定的复杂机器一样,任何一个铆钉的丢失都会使该机器的作用受到影响。(3)特异反应假说(Idiosyncraticresponsehypothesis)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强度和方向是不可预测的,因为这些物种的作用是复杂而多变的(Lawton1994)。(4)零假说(Nullhypothesis)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生物多样性无关,即物种的增减不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2、鉴别种群下降的步骤答:鉴别种群下降的主要方法包括4步(Caughley1994):①研究物种的自然历史,以获得下降种群生态学、环境和现状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