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能上好学?——观看《盗火者》心得体会江口县第一小学:杨艳让孩子上得起学,对于现在来说不是问题,但要让孩子上好学就是问题了。现在有了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再也不会有孩子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了。然而现在就在于孩子上得起学,而不能上好学。国家政策是要因地制宜,小学生就近入学,可是现在很多地方却在盲目的进行撤并学校,一味地强调集中资源,让很多原本可以就近入学的孩子,不得的去远的地方读书,可是这样无疑又给农民增加了经济负担,对于有些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虽然不要学费,不要住宿费,但每学期的车费就不得了。这些钱对于没有什么收入的家庭来说,真是雪上加霜。所以承担不起,就只能不读。有的孩子本来6岁就可以上学,但由于离校太远,自己不能照顾自己,只得退后入学了。有的孩子由于离家太远,只得选择住校,洗衣,洗澡等一切只能自己来,虽然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但是每周回家一次,缺少了与父母的沟通,缺失的父爱,母爱,又启是教师能给的。有的孩子为了节省车费,背着重重的背包,跋山涉水,其实有些根本就没有车费。他们原本不必这样辛苦,他们原本可以很快乐地学习,家与校应该是一段快乐地路程,可是现在变成了负担。这样的孩子能上好学吗?由于撤并学校,让很多孩子不能上好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有的家长选择带孩子外出,孩子的就学也成了一个问题,孩子不得不跟随父母,虽然现在有很多地方办起了打工子弟学校,但由于师质力量的薄弱,办学条件差,孩子又怎能上好学呢?有的父母选择将孩子放在家,交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有的甚至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留守儿童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没有父母在家本身又是一个教育缺失问题。特别上当我看到《盗火者》中一个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五个孩子落水而亡时,我感到难过的同时,又感到无奈。一个孩子年仅十一岁就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怎么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多么心酸,多么无助,父亲坐牢,母亲外出打工,家徒四壁,房顶已经破了,家里没有电,没有水,每天独自一个人生活。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快些长大,好出去打工挣钱,修房子。一个经济无着落,生活无着落,没人关心,没人爱,这样的孩子能上好学吗?如果他的妈妈,没有出去打工,即使穷一点但最起码,他能感受到爱,也能安心上学的。关于留守儿童,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我的邻居家有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他随父亲,可是父亲自他出生到十二岁都没有亲自带过,一直随奶奶生活,由于缺乏管教,这个孩子有很多恶心:抽烟,喝酒,上网,偷盗,学习成绩极差。在学校每天总是惹事,学校无法管教,劝其退学。自回家后,每天不是偷这家,就是偷那家,哪家只要一看见他就会骂,他越来越“坏”,什么鸡,什么鸭,见什么偷什么。奶奶无法管教,完全放弃回了老家,他还会有好的未来吗?留守在家的孩子缺少了父母的管教,缺少了家的温暖,又怎能上好学呢?可是有父母管教,有家的温暖就一定能上好学吗?很多地方为了升学率,为了所谓的平均分,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什么奥数补习班,英语补习班,语文,数学等等补习班。孩子除了真正的在校学习外,课后还是学习,没有了快乐地童年,祖国的花朵,完全成了学习的机器。有的地方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优劣,所以教师有了考分的压力,要想学生考得好,教师不得的狠抓所谓的正课。不得不布置很多的作业,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学生是人,教师是人,可是都变成了学习的机器。虽然不愿意,但在这样以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机制上,只能认了。试想,教师在教学时只有压力,孩子在学习时只有题海战术,没有一点快乐,没有一点幸福,孩子怎能上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