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之我见青冈县连丰中学林国福历史课程是一门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文科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决定了这门课程对课程资源的要求较高,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还要尽可能开发、利用好当地和本校的课程资源。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就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谈一谈个人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一、初中课程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概念,它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资源,或者说一切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风俗习惯、文史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可以说,课程资源在当前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广阔涵义,也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教学质量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紧紧地挂上了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资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目前我们一般是将课程资源分成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以及各种教学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网络技术、远程教育等。历史学科因其独特性质,使得它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可将历史课程资源分为:历史教材、学校图书馆、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历史音像资料和文学文化资料、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二、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措施和途径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可以有多种措施与途径来开发与利用。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必须由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只有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转变历史教学理念,才能保证历史课程新标准的实施,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1】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础初中历史新教材图文并茂,史料丰富,其中的导言、图片、文献资料、动脑筋,自由阅读卡等是辅助教师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好帮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与开发教材中的资源,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吃透教材。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体现的是整个教育的理念。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首先深入教材、钻研教材,这是宏观把握教材的前提。这要求我们教师对备课要下一番苦功。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分析本课内容在单元学习和历史阶段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策略与手段。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刻理解教科书的内在逻辑,应用正确的史学分析方法解读历史。必须挖掘知识内涵,将隐藏在知识背后的联系显性化,使所教内容线索化、结构化,于细节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适度整合教材。历史新教材普遍采用专题史形式进行编写。应该承认,专题史有它的优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也产生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出现知识的割裂。所以,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从更有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的角度,对部分章节、部分知识点进行适度的整合。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和教学环节的内在联系,对单元之间、章节之间,甚至一章节内部的知识点进行适度的分化重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对于一些重点内容要深入挖掘;对于教材内在联系不够的问题,我们可以打破各单元章节的限制,对教材做重新组合。再次。要合理利用辅助栏目。历史新教科书在辅助栏目的设计上有许多创新之处,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历史,将历史直观地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同时也深化了历史,加深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对于教科书辅助栏目要合理应用。如每课自由阅读卡,它是新课改后新增加的内容,是对课文内容中某一内容的扩充和延伸,长期坚持阅读对拓宽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