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想法,做幸福的老师区域活动的创设我觉得首先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我们大班幼儿正面临上小学的问题,于是我们教师把幼小衔接工作作为了重中之重。一次过渡环节,我问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当小学生呢?有的孩子点点头,很兴奋地说,“我想。”有的孩子就说“不想,我想留在幼儿园。”过了些天,我们一起参观了小学。参观前,我就和幼儿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问问孩子们小学会有什么?你想象中的小学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想了想,有的说“小学有大操场,有很多教室”还有的说“上小学得写作业”“小学生需要穿校服”等等五花八门的想法。我们也让孩子们用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然后怀着这样的想法我们一起进行了参观,我们还主要让孩子们观察了小学的楼梯,厕所,食堂,教室,小学生的上课等等。孩子们都特别的兴奋。参观后我们又进行了谈话活动,这次孩子都能够大胆的发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还有侧重的让孩子说了说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激发了幼儿上小学的愿望。我也反思,真的教育就是要落到实处。多组织这样的参观活动对幼儿来说真的太重要了。脱离了书本,孩子们可以真正的自己去寻找答案。之后又根据幼儿的需要,她们迫不及待的想要上小学,当一回小学生,于是我们商量下将班里空着的衣帽间改为了模拟小课堂。那么问题来了,谁来当学生?谁来当老师?我又将问题抛给孩子们,孩子们说了“我们来集粘贴,谁得的粘贴多,谁来当老师”大家都特别同意。然后我又问“那谁来当学生呢?”孩子们这下想了想,有人说“就让小老师来选吧”孩子们也都同意。于是我们就这样开始了。我们也给小老师布置了任务,可以讲故事,学些数字,也可以背古诗等,一定要在家里练习好才能教别人。大家都兴致冲冲。然后一声比赛开始,孩子们都坐的很直,马上调整了自己的坐姿。就这样,我们每天安静有序的小课堂就开始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坐姿、语言表达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什么是幸福的老师?我觉得就是一名“懒老师”教师作为旁观者,让孩子们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教师退到幕后,孩子们成为游戏的主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