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使其能初步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评价。2、过程和方法(1)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效果的直观性和趣味性。(2)通过设疑、自我展示、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及造成的影响3.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标签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介绍南京和北京的文化古迹,并多媒体播放图片:《南京城墙轮廓图》,之后提问:1、这些大家熟悉的著名古建筑是那个朝代的呢?2、南京城墙轮廓到底像谁的脸型?3、他和这个朝代又是什么关系呢?4、他和他的子孙是如何统治国家的呢?探究新知: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教师利用课件阐释明太祖图片提示问题: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间、地点、都城(2)教师进一步追问:朱元璋为了他的长治久安,他采取了那些统治措施?(3)小组展示,教师点评,补充。(4)教师补充问题,温故知新,思考探究下列问题:①行中书省设立于哪个朝代?明朝为什么废行中书省?②丞相和中书省设立于哪个朝代?明朝为什么废丞相和中书省呢?③锦衣卫的组成、职责、特点各是什么?④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目的是什么?明朝的八股取士与以前的科举制相比有什么变化?造成了什么影响?回顾总结:科举制的雏形、形成、发展、僵化2、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问: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开始实行的制度?教师:明太祖加强君权是为了使明朝长治久安,但是在他死后皇族内部为了争夺皇位却发生了自相残杀的事件即“靖难之役”。(3)明成祖夺得帝位以后,迁都北京。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继续和发展?学生边看图片边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片学生看课本归纳,整理。(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2)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3)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督查,加强了君权。(4)选拔官吏方面,实行“八股取士”学生讨论,小组展示学生讨论:明朝八股取士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学生交流总结引导学生回忆西周的分封制以及影响。学生讨论发言: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出了文中提到之处,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知识点。板书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南京2、加强君权的措施政治方面:(1)改革行政机构(2)设立锦衣卫思想方面:八股取士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迁都(2)削藩(3)设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