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非常可爱的,但难免也会有些许的小毛病。作为幼儿教师我要认真仔细观察孩子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某些细小的问题。当发现问题时不可以假装没看到,要帮助他们改正,知道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不要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形成不良好的行为习惯。雯雯是我们班“特殊”的孩子。第一天入园,孩子难免会有些情绪波动,但他表现的很明显,比其他小朋友都严重。起初是疯狂的哭闹,后来是一直跟着老师,老师到哪,她到哪,而且嘴里会一直问:“奶奶什么时候来接我?”无限的重复着这一句话。刚开始我很纳闷,她为什么一直找奶奶,我以为是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后来接触时间长了,从家长口中得知她是单亲家庭,一直和爸爸还有奶奶一起生活。当天,我还发现了一个小细节,她一直都背着她的书包,从不放下,只要老师一试图帮她把书包拿下来,她就变得精神紧绷。后来我通过和她谈话了解了,原来书包是妈妈给她买的,谁都不许碰。听完后我特别心疼,那么小的孩子竟有如此大的自我保护意识。她不愿意和别的小伙伴玩,于是我开展了一个小的教育活动:介绍我自己。通过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以及等等,让小朋友之间有个彼此的了解,激发他们在一起玩的欲望。活动结束后,雯雯开始变得不再那么拘谨,变得有些主动了。渐渐的,孩子们越来越熟悉,各种不好的行为习惯开始慢慢的展现出来。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她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争抢玩具,严重时还会出现攻击行为。我走到她身边,轻声的和她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能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更不能打人,小朋友们在一起要轮流玩玩具,你动手打别的小朋友,别人就不喜欢你了。”我说完后,雯雯的回答让我很惊讶,“在家里从来没有人和我抢玩具,我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不喜欢爸爸和奶奶时就可以打她们,他们也不管我,更不会说什么。”听完她的回答后,我和她谈了很多,在家长眼中,心里肯定会认为孩子缺少母爱,就要尽最大的可能满足孩子的所以要求,甚至包括孩子的无理要求。往往这样的思想会让孩子形成很多不良的习惯,他们会唯我独尊,不懂得与别人相处。此次谈话后,我们又进行了一个教育活动,名称为:你分享了吗?每个桌子上我都放了很多不同的玩具,每个样式只有一种。刚开始我让幼儿自己挑选玩具,很快就出现了不和谐的音调。雯雯把她喜欢的玩具都“霸占”到来自己那,不许别人玩。我把她叫出来,让她说明原因,为什么那样做,她回答后,有的小朋友说:“在幼儿园里,玩具要轮流玩。”听到这样的声音,我连忙鼓励了这个小朋友,接着他们开始小组讨论“玩具要不要轮流玩?”最后,小朋友们总结出了在幼儿园里玩玩具时要遵守规则,如果每个小朋友发一件玩具,那他从始至终都玩那一个,缺少新鲜感。他们还规定了如果有小朋友没按规则做会有怎样的小惩罚。雯雯在这个活动中非常积极主动,乐于参与其中,一起想办法,动脑筋。通过这一活动环节,她学会了怎样和小伙伴友好相处,怎样交流合作。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小朋友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想介绍自己的玩具,然后分享给别人,他们都非常喜欢这个环节,体验到来分享与交流的乐趣。活动结束了,雯雯主动找我谈话,他真的改变了很多。终于,她在这个问题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家长笑了,我也笑了。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值得一提的话题或者毛病,但我想说,其实它真的很严重,一个小小的坏毛病会让孩子养成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小毛病变成大问题,从一些小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观察孩子们的行动,帮助他们养成受益终生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