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首先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获得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例如在教学《翠鸟》—文时,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经过多次的朗读后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就可以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思维也随着活跃了,课堂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其次运用多媒体来展示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多媒体集声音、图像、视频等于一体,具有独特的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能够储存丰富的知识和教学内容,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内容之中。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去网络上搜集一些有关水城威尼斯的图片,来展现威尼斯宽窄不一的街道,大大小小的桥梁以及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小船。这使学生能够置身于其中,对水城威尼斯有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在自身的脑海里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