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后进生转化曾某,这是我们班典型的“后进生”。10岁,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做服装生意,现由爷爷照顾生活起居。他在整个班级学生群中显得特别醒目,上学经常迟到,说话有气无力,表情呆滞。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经常心不在焉,而且比较懒惰,作业马虎潦草,经常不完成作业。当问他为什么不完成作业时,不说话,原来是孩子在家没人管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的关爱。形成懒散的习惯。看到这些情况我心急如焚,找孩子的母亲交流,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由于孩子底子太差,学习也没有主动性,最终效果不明显。1、教师要以辩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擦力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多进行鼓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思想不坏,劳动的时候任劳任怨。我就抓住孩子的这个闪光点,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孩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2、课后多和后进生交谈,态度和蔼,使后进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慢慢的他愿意跟我亲近了,我不断的鼓励孩子,在小组展示时,他能流利、完整的读题了。在此基础上我又是表扬和鼓励,孩子倾听也认真多了。3、分层次设计目标,给后进生制定能够完成的目标,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我又给他设计新的目标,自己独立完成独学任务,他也完成了,只是书写还较为潦草。看着他完整的独学、认真的倾听、流利的展示……我和同学们投去真诚的祝贺。到现在为止,这个孩子已经能很好的完成独学、参与小组合作及小组展示环节。在一次次的展示中孩子找回了自信,现在学习特别积极认真。“万事开头难”,而开了个头,事情就容易了。曾同学渐渐地变了,变得爱笑,爱说了。数学课上,能见到他积极举起的小手,听到他声音响亮的回答;大扫除时,他干得不亦乐乎;运动会上,他摇旗呐喊,并抢着为运动员们服务;期末考试时,他的各科成绩均有提高。他的进步不仅仅是在学习上,更可喜的是性格开朗、热情了。“鼓励犹如阳光”。获得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便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多种潜能和情感便会激发出来。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要学会对学生的观察、鼓励,甚至赞美。手执爱心的金钥匙,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