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衔接自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教育理念渐渐为广大教师所熟知、接受,特别是江苏省开始搞课程游戏化建设之后,很多人开始讳言集体教学活动,似乎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就是与课程游戏化背道而驰。那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集体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的关系呢?其实我们可以从游戏活动中生发出集体教学活动,或者以游戏的形式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也可以由集体教学活动中延伸出新的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衔接。游戏活动可生发出集体教学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主题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生发,二是教师依据课程或者学科知识以及幼儿发展的需要而进行预设。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发现主题。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常常会发现一种常见物品的其他玩法,注意力由此转移到新的玩法中,乐此不疲。例如,我园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时发现,本来在美工区给瓶子进行彩绘的幼儿突然都蹲在地上玩起了瓶子。原来幼儿发现不同的瓶子掉在地上后滚动的轨迹不一样,有的沿着直线滚动,有的却会“转弯”,呼朋唤友引得其他区域的幼儿都放弃了自己正在进行的游戏,都玩起了瓶子。集体教学活动“好玩的瓶子”顺势而生了。幼儿收集了多种形状的瓶子,在活动中探索各种瓶子的滚动轨迹并记录下来,孩子们交流后发现,薯条罐、可乐罐、啤酒罐都沿着直线滚动,而酒瓶、矿泉水瓶会自己拐弯,尤其是“特种兵”饮料瓶子转的弯更大,“好像在画圆圈”。在比较中,大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口和底一样大的瓶子(圆柱体)基本会沿直线滚动,口和底不一样大的瓶子会转弯,口和底相差越大转的弯也越大。游戏中生成的集体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跟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特点。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观察幼儿,发现他们的兴趣点以及其中的教育价值,确立发展性目标,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玩具材料、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解决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集体教学活动之前开展游戏活动。怎样实现预设的集体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效衔接,这是一个难点。我园教师尝试在开展预设的主题集体教学活动之前,把教育意图渗透在丰富的、有组织的环境中,通过游戏环境中的诸多因素来传递信息、启发诱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让幼儿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在操作、体验中获得经验,使游戏朝着预设目标的方向发展。不管是问题的产生,还是前期经验的获得,集体教学活动之前的游戏活动都让幼儿进行了“有准备的学习”,他们完全可以运用已经获得的经验去同化、顺应,进行经验建构。在作为集体教学活动先导的游戏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游戏精神,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符合幼儿需要的、适合幼儿天性的材料,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引导幼儿自由、自主、自在地游戏。让幼儿在玩中提出问题,获得经验、尝试错误、感受愉悦、学会思考。游戏之中,教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解读是架设在幼儿游戏活动和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之间的桥梁。只有善于观察、准确解读幼儿的游戏,才能发现真问题和真需要,才能了解幼儿现有水平,准确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自然、无缝地生发活动主题,才能巧妙地把教师的课程转化成幼儿的课程。发挥集体教学活动的“点睛”作用“点睛”作用,是指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帮助幼儿提升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解决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活动前,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情境。顺应幼儿天性,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创设、再现生活的真实情境。利用本土化的、生活化的物品创设、再现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幼儿的学习回归生活,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获得经验,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如小班幼儿在“糖果屋”里学分类,大班幼儿在剥花生活动中学习统计等。教师创设模拟日常生活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进行学习活动。场景的设置和角色的扮演使教学活动游戏化了,而游戏正是幼儿乐于从事的工作。在“看戏”活动中学序数,幼儿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