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学校授课教师学科历史教学内容来源《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例名称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材版本二、教学目标与理念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核心素质(1)知道秦统一过程,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3)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教学理念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它承上启下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必会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探究秦的勃兴和速亡背后的因果联系,总结历史上王朝兴衰的历史命运,联系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本课学习中,通过时空定位,史料阅读,多媒体课件视频,把时空、史料、现象解释等素养相交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三、学情与教学重难点学情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对夏、商、西周时代的早期政治制度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初步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过程,认识到秦朝的统一和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理解秦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深远影响,国家统一政治进步对国家民族何其重要,由此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分析探究秦朝暴政及其所导致的秦末农民起义,使学生能够对国家兴衰存亡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教学重点着重掌握秦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秦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秦朝的暴政及其影响、秦末农民起义。教学难点理解秦始皇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理解秦末暴政对国家恶劣的影响。课时课型1课时新课教学内容本单元主题为从中华文明起源到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国古代史主题要求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的认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探究法、信息化视频1、通过历史文字、图画资料、地图资料演示,学会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形成时空观念。2、以问题“探究秦崩溃原因”为线索,任务驱动合作探究,运用递进式提问,循序渐进,启发思考,小组讨论,史论结合,得出历史解释结论。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史料分析,论从史出,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培育家国情怀。4、播放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体验感。板书设计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一、秦的统一二、秦的暴政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亡1、背景:1、政治危机:1、陈胜吴广农民起义:2、过程:2、焚书坑儒:2、秦的速亡:3、措施:3、秦二世的残暴统治3、楚汉战争:意义:教学用具白板、视频、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环节与时间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预设设计意图新课导入3分钟视频,简介秦始皇。秦国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天下,统一后采取了那些措施,秦朝的国运又如何呢?灭六国,实现大统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课内容新课学习30分钟通过展示一系列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史料分析,论从史出。板书:一、秦的统一展示云梦睡虎地秦简图片及材料,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借秦简所在墓主喜的勤勉敬业,引出所处时代特征:统一趋势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了解秦统一背景,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业绩与意义从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方面分析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天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3自然段。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总结:政治:战乱灾难,人民渴望;经济:经济发展,打破障碍;秦国:地理位置,物质基础;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外交:远交近攻,各个击破。2.统一过程:指导学生白板画出简单统一地图3.巩固统一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