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于幸福的教育北京教育学院张红问题说到德育,你的第一反应(直觉)是什么哪些人(形象?)哪些事(行为?)哪些感受(体验?)哪些词汇(认知?)概念的澄清学理意义上的:道德工作(实践)意义上的:一个除了教学之外的广泛领域教育(教导)训育(训导)政教德育学生发展管理追求“有序”——公正教育追求“向善”——仁慈一部历史苏格拉底的三个问题康德的定义和名言里考纳的结论和判断1988年___德育工作2004年___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10年___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013年——立德树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常规管理——习惯培养德育活动——情感陶冶心理健康——人格养成理想信念——精神价值临时性(时政热点、文化话题)来自某个区县的调研结果来自某个区县的调研结果从中能够看出的是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开展(20%下降到12%)德智冲突问题(4%上升到12%)班主任队伍建设(12%上升到27%)心理健康问题(2%上升到12%)家校沟通与协作,全员育人德育课程建设,科研比率低说明什么?一个问题学生发展的关键领域有哪些?这两者的关系如何?——教学,教育教学教育学校德育为什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构筑精神支柱,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摘自《行动计划》管理要规范,机制要完善——科学化育人能力和专业水平要提升——专业化(2012年3月OECD会议的精神)学校德育怎么做?任务之一:如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能突破情感屏障,则无法有实效任务之二:怎样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幸福感?认知能力和精神境界的培育外显有规内涵有德知道与懂得的区别(依从理解认同)轻声慢步靠右行以及发型引起的悲剧德育模式的历史借鉴“模式论”与“情境论”之争模式论认为:品德发展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因而需要某种相对稳定的教育模式情境论则认为: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一切依据情境而变。观点所谓德育模式:是观察,理解,思考德育的基本方式。构成模式的基本要素一种理论或者观点的指导(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一套促进道德发展的策略体系(内容,方法,路径)德育模式的基本分类根据侧重点不同:强调道德认知的——认知发展道德模式强调道德情感的——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强调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模式可以给我们借鉴和思考的问题道德教育首先是道德教育哲学: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在德育上的特质是否能清晰地表达出来?道德教育然后是道德发展心理学:我们的孩子们什么样?在一般特征的基础上,特殊的地方在哪里?我们的实践成体系吗?是点,线,面,还是体?学校里的德育管理_什么样?着眼点是人还是事?有无可操作的规则和标准,是底线还是高标?训练_不会做?除了习惯,还有实践能力.如何使道德成为智慧?教育_不愿做?态度的改善与动机的激发外显有规,如何能够内涵有德?成绩效果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习效果动机目的专注兴趣方法基础环境身体意志情绪教师家长文化与德育文化是什么?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文化是用文来教化人的过程。文明是文化的结果文化是文明的过程文化的结构五个同心圆最核心的层次——哲学层价值观体系第二层——亚哲学层思维方式第三层——社会伦理层第四层——行为习俗层最外面的层次——语言文字层•社会伦理层•亚哲学层思维方式•行为习俗层哲学层价值观体系•语言文字层有效的德育途径家庭学校社会怎样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校自身又分为两类:直接的道德教育,间接的道德教育(课程本身的价值观,教材内容,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方式,富有感染力的集体氛围)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与方式,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更重要,印象更深刻的是哪个?在道理正确的前提下,讲授道理的方式对是否接受道理至关重要。两个母亲分苹果教育的手段与方式有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方法?学校使用比例最高的是说服教育,它能解决所有问题吗?说什么?在哪说?何时说?怎样说?谁来说?说了不服怎么办?服了不做怎么办?语言策略从功能上划分评价——是空洞还是具体,度的把握解释——寻求事情背后的道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