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先幼儿园如何开展幼儿德育教育古往今来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德育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新时期德育应该包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帮助学生主动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现实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未来,从而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神圣尊严、有丰富情感,更有不可遏止的创造力量的人。而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德育启蒙不能是枯燥无味的说教,也不能是简单的走形式,更不能严厉的制止孩子不能这样或不能那样。那么如何开展幼儿德育?一、注重幼儿情感教育。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幼儿德育要特别注重从情感入手。(一)利用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千万不要小看讲故事的作用,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打动幼儿并能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在带班组织幼儿时,每天我都会利用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童话故事,而每次讲完故事,我都要和幼儿分享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受。如给幼儿讲《青蛙王子》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讲《七色花》的故事,使幼儿了解自己有了快乐,有了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也会从中感到分享的快乐;讲《大姑与小姑》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只有勤劳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讲《公主与织布女》的故事让幼儿学习勤俭节约;在国庆节、清明节、还给幼儿讲些英雄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听故事时,幼儿是全神贯注的,他们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此时也是最易于调动幼儿情感积极性的时候,他们时常会将自己引入童话故事的情节之中,将自己的情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外显,从而通过故事引发了幼儿潜在的道德共鸣,使他们用心去体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用心去感悟什么是正义与勇敢。在每次讲完故事后,我都会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讲一讲,说一说,通过故事情节对幼儿的德育熏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实践行动,这样既帮助幼儿走出故事角色又非常巧妙的教给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怎样接人待物、与人相处,也是对幼儿进行了道德启蒙教育。(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调动幼儿情绪情感。记得一次,我组织幼儿做户外采集时,有一个孩子手突然被树枝划破,当时我和保育员都没带任何医疗救助物品,其他的孩子看到受伤小朋友痛苦的神情,看到老师焦急的神态,突然有一个孩子大声地说:“老师,我有手绢,用我的手绢给小朋友包伤口。”好多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小手绢,情景非常感人,后来那块为小朋友包伤口的手绢,被我们班誉为“最漂亮的手帕”!此外,日常生活的一些细小环节也可以利用起来,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从小事入手,培养幼儿道德情感。如:激发幼儿给生病的孩子搬椅子,帮助年龄小的伙伴穿衣服,关心植物生长,帮助老师做值日,小朋友生日的时候自己做手工表示祝贺,给老师端水……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却点点滴滴浸入孩子幼小的心田在使幼儿深受感染的同时,进行道德启蒙教育。二、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因为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吃饭、入厕、洗手、睡觉、整理日常用品等要占去一半时间,这是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良机。并且养成教育身教重于言教,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小朋友为大家发勺子、发书,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着很自然的说“谢谢”,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