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再谈读者与“哈姆雷特”罗昆霞摘要:对阅读教学而言,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现实阅读教学的发展仍受困于文本解读的质量。如何提高文本解读的质量呢?本文从文本解读的不同层次、不同价值,以及实现这些价值并谋求文本解读的发展等方面作出一些思考。关键词:文本解读求同求异求变有专家认为: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可以从教师对课文的解读中找到原因。这是很有见地的。不仅如此,阅读教学中的许多亮点也都可以从教师对课文的解读中找到关联。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而教学设计的优劣与文本解读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对阅读教学而言,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阅读教学发展层面及读者与作品关系的角度看,文本解读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即以求同为特征的基本解读;以求异为特征的个性化解读;以求变为特征的发展性解读。也可以表述为:N个读者一个哈姆雷特;N个读者N个哈姆雷特;一个读者N个哈姆雷特。一、N个读者一个哈姆雷特“N个读者一个哈姆雷特”的表述强调的是文本的基本解读,是解读的统一性要求。无论多少人读《哈姆雷特》这个作品,大家都不可能回避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即哈姆雷特是谁?不管大家解读出多少个千姿百态的哈姆雷特,但他首先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别人,不是罗密欧,不是哈利波特。弄清“这一个”哈姆雷特的年龄、外貌、身份、言行及性格特征是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基本解读。那么什么是文本的基本解读呢?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文本的基本解读就是读者与作者对课文描述的基本内容、抒发的基本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的共识及合乎逻辑的解释。换句话说,基本解读就是众多读者(教师、学生、作者)对一篇作品认知结果重合的那部分。阅读教学为什么要强调文本的基本解读呢?首先,这与语言文字的工具属性和交际属性相关。文本形成及解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如果忽视基本解读,忽视解读的基本规则,就可能导致文本蕴含的信息与读者接受的信息不一致,那就意味着信息交流是失败的,其基本的价值都难以实现,更别说实现阅读的其他价值了。在说明文及实用文体的解读中,尤其强调基本解读,强调解读的统一性。其次,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性质决定的。小学阅读教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个阶段的阅读是打基础,学习目标主要是学习基本知识,认识基本规律,掌握基本方法。达成这些目标,就必须重视文本的基本解读。忽视这一点,学生就可能在千姿百态的哈姆雷特面前迷失方向,甚至丧失基本的是非判断力。不是有学生学了《狐狸和乌鸦》后赞扬狐狸很有智慧吗?不是还有人给武松和愚公分别扣上违反动物保护法和妇女儿童保护法的帽子吗?最后,与课堂现状相关。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强调读者的主观感受,而忽视作者表达的客观存在;强调开阔阅读视野,而忽视课文本体的阅读;强调阅读感受的个性化,而忽视解读的规律性;强调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因为这种偏颇的教学思想的影响,导致师生文本解读追求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解读过程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解读结论主观臆断、众说纷纭。阅读效果或是学生偏离目标、不得要领,或是各持己见、无所适从。二、N个读者N个哈姆雷特强调文本的基本解读,是因为它是小学阅读的基本目标,但并不意味着就要反对解读的个性化和多样性,恰恰相反,我们要提倡、鼓励多元解读。我们反对的是无视基本解读的重要性,用所谓的个性化和多样性解读代替基本解读。至于是在落实了基本解读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和多样性解读,还是在个性化和多样性解读前提下归纳出基本解读,师生可以灵活选择。我们为什么又要提倡、鼓励个性化多样性解读呢?首先,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因为人的经历、学识、认知水平存在差异,还因为阅读是人们的“个性化行为”,人们解读同一篇作品就会千差万别,这是客观存在,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其次,因为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不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而让大家的解读停留在基本解读层面,或用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鹦鹉学舌、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