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目标:1.正确识写本课的10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运用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允许”一词的意思,引导正确造句,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习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地复述这个故事,并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提示语等方法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提示语等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提示语等方法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通过查看预习单、指名读、自由读等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和读书的情况,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2.通过默读、圈画、简单写感受、同位互学、合作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自主学习与合作态度。3.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提示语等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4.联系生活,运用续写故事“二十年后,汤姆又来到湖边”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内涵的领悟。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准备:按照预习单的要求完成预习。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板题。1.平时休息时你们都喜欢干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有一个小男孩很喜欢和爸爸一起去钓鱼,在他们钓鱼时还发生过一件难忘的事呢。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来,咱们一起板书课题。2.出示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生书空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3.围绕课题质疑。仔细观察,这个课题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学情预设:课文题目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上边有一个双引号;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4.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二)检查预习,以学定教。1.检查生字的识写。(1)出示预习单,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1(2)生字中哪些字也容易和我们学过的字混淆起来,你能用这种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说说这些字吗?(3)相机指导:“钓”和“钩”、“未”和“末”、“允”和“充”。重点指导:“必”第三笔是点。“钓”和“钩”:﹙师在黑板上写钓这个字,写到点时师特别强调﹚)小朋友,看一下,这个点就表示鱼饵。(又写钩字,写到撇折和点时强调)撇折表示鱼钩,点还表示鱼饵。学生书空写这两个字。2.检查对词语的掌握。(1)读词语,提出不理解的,共同解决。(出示词语)必须汤姆铭刻允许从未见过钓鱼鱼钩鱼竿泛起涟漪遵守规定夜幕初垂小心翼翼斩钉截铁鱼饵鲈鱼(2)指名朗读词语。(3)齐读生字词。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象他这样读。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生词。要整齐响亮。3.检查朗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作出标记。(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后,老师评价。(三)感知课文内容。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导梳理:写事的文章一般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你知道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吗?(学情预设:起因: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了花。经过: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结果: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湖中。)3.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巧妙的串联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生归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天晚上,汤姆和爸爸一起去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汤姆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非常高兴。可是爸爸却让汤姆把鱼放掉。汤姆无可奈何,只好把鱼给放了。)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品读故事的起因,感受汤姆的欣喜。1.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汤姆是怎样钓鱼的?课文哪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