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唱歌的小溪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12个生字。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条会唱歌的溪流,它会给村里的人带来什么呢?让我们随着这条欢快的溪流一起去看一看,它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欢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新词。1.学生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互相正音。3.听课文朗读录音,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三、生字探究,识记生字1.我会教生字。同桌之间先互相教说读生字。要求:①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②怎样拼读。③可以怎样组词。④这个生字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中。再每人上台教一个生字。2.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下列生字的音。源:yuán,注意不能读成“yán”。滑:huá,不能误读成“fá”。虽:suī,声母是平舌音“s”,不是翘舌音“sh”。3.结合课文词语释义、积累新词。流淌:流动。文静:(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浑厚:朴实雄厚。四、指导朗读1.听课文朗读录音。2.学生试着模仿录音朗读。3.学生自由练读。4.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有感情。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歌溪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和词语。流淌文静活泼调皮源头虽然咳嗽杜鹃苔藓光滑绿莹莹翻书2.指名朗读课文。二、探究释疑、交流感悟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全班齐读。(2)释疑:村里的人为什么把溪流称作“歌溪”?(因为这条溪流爱唱歌,所以村里的人叫它“歌溪”)人们为什么把小溪称作歌溪?因为这条溪流爱唱歌,所以村里的人们叫它歌溪。2.学习第2自然段。(1)男生读,女生听。(2)想想:为什么说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3)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理解句子。“源头的水是清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这时候,2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儿野。”为什么说小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源头的水是银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歌溪源头的水银亮闪光,从长满苔藓的山上流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4)投影读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水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水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流下来。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3.学习第3自然段。(1)女生读,男生听。3•因为它的歌声充满了欢乐。朗读第3自然段,为什么说歌溪是一个活泼的孩子?(2)读文后思考:为什么说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3)闭上眼睛,想像歌溪欢快、活泼的样子,然后说给同学听。(4)投影学句。石板上披盖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这一句把青苔比作(丝线),是说颜色存在相同之处,都有“绿”的特点。•又把它比作姐姐的长发,是从“长、亮”两个特点来描写青苔的。(这一句把青苔比作丝线,是颜色上存在相同之处,都有“绿”的特点。把它比作姐姐的长发是从“长、亮”两个特点来描写青苔的)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像……又像……”口头说话。(5)指导朗读。(要带着欢快的语调来读)4.学习第4自然段。(1)教师范读。4朗读第4自然段,这一段写出了小溪的什么特点?1、文静:文雅、安静。说明歌溪这时流动缓慢、气势小,发出的声音小。2、美妙:溪边的树林中无数的鸟儿在亮开自己的歌喉声。(2)讨论交流。1)这一自然段写出歌溪什么样的特点?(文静)教师指导:“文静”指文雅、安静,说明歌溪流动缓慢,气势小,发出的声音较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