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新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人教版必修教材共五个模块,本册教材属于第四个模块。主要含有戏剧单元、宋词单元、社科文单元和古代人物传纪单元,旨在培养学生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性格和冲突,思想和意境以及知人论世的学习能力,在五个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其中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编者选取他们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意在让学生领略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把握内容、体味情感、掌握写法、陶冶情操,从而提高文化品味。(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了学习古典诗词的能力,在必修二中已经学过《赤壁赋》,因此对苏轼文风和人生经历并不陌生,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对于用一定的方法来鉴赏分析诗歌还不熟练。所以这节课将指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法、诵读法、分析法、对比法来鉴赏诗歌。(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⑴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⑵了解豪放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⑶通过对语言的赏析,把握内容,领会思想,感受意境与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以“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法、比较法”为主要方法来组织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了解作者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壮志未酬的感慨。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⑵感受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的情怀。(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二、说教法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针对教学重点采用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法、比较法,针对教学难点采用自主探究法来教学。三、说学法运用知人论世法鉴赏诗歌,运用分析法学习重点知识,运用自主探究法落实难点,运用比较法拓展延伸。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颀赏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二)走进作者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三)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四)诵读词作:1、诵读: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指导朗读,疏通文字。2、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3、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五)品析词作:(一)上阕:1、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明确:绘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