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1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2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1)整体设计思路:运用情境教学,通过某一人物的活动把枯燥的历史概念串联起来。让学生把历史学活了。(2)指导思想: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和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是教学设计值得关注的三个领域,其实它们是三位一体的,即设定一定的情境问题,展开或纵或横的比较,通过比较,展开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实现知识和思维的联想与迁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3)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史学修养不深,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是关键。2.学情分析(1)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但对重要的历史概念的理解还是不到位,甚至有畏难情绪。(2)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有初步的自主探究意愿和合作学习能力3.教材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内容在本专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处于一种总结和提升的位置。前面三课分别介绍了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从单方面来看,它们的发展都是很好的,但从整个中国古代经济结构来看,这个结构是不合理的。存在严重的缺陷。其主要原因就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即便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也不可能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也没有产生任何冲击。所以在提升学生的认识时,要在经济结构的框架下,把古代和近代,中国与西方联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对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两大历史概念的把握,对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的理解,以及对世界潮流的认识。两大政策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重要原因,而缓慢发展更让我们看清了世界的形势。教学重点:理解重农抑商政策和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基本含义及影响;教学难点:从两大政策出现的原因与影响看同时代东西的差距。从而明白“与时俱进”、“落后就会挨打”等道理。4.教学目标分析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据课程标准而设计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通过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的把握,分析其影响。利用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运用对比法、史料阅读法等探讨“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及影响。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5.教学策略设计(1)情境教学法,利用预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观察、比较、思考等,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学会学习。(2)比较法、对话法,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中,将静态的知识“活化”,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升华。6.教学过程设计步骤1:导入新课,展示几张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的图片,通过徽派建筑引出徽商群体,进而选取一代表人物王小二的梦想一生。(5分钟)桃花源里人家——西递“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王小二的梦想人生材料一:徽州的地理环境是“七山二水一分田”。材料二:“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明清时期徽州的一句俗语,指徽州男子十三四岁就得外出去当学徒做生意了。材料三:“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请思考:1、根据材料一,在封建社会,商人的社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