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以“灯”为线索的组材方式,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学习本文运用的象征手法。3.理解“灯”的象征意义及某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灯》的构思与组材。教学难点:文章构思与组材及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引导思路,教给方法,寻找规律,培养能力;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发现规律,训练能力。教学手段:实物图片、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准备了解作者情况、本文的写作背景,并熟悉课文内容。1.作者简介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樊县人,原名李柿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三十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小说家。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代表作:游记散文:《海行杂记》、《旅途随笔》哲理散文:《废园外》、《醉与梦》、《随想录》传记作品:《忆》、《短简》。2.背景介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进步文艺工作者随时有被捕和被杀害的危险。此时,巴金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之间,目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看到阴冷、凄凉、腐败、黑暗的社会生活而苦闷、抑郁,但爱国反侵略的意志却很坚决。在艰苦的困境中,在党和周恩来的关怀下,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具有抗战必胜的信念。3.预习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除了写眼前的灯,还写了那些灯?(2)生活中的灯多种多样,课文却只写了几盏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灯?它们有共同之处吗?如果有,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第二步:导入课文(教师出示一幅画有一盏油灯的画)提问:同学们,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油灯。提问:这种油灯我们现在不常见,但是在过去,它却是很常见、很普通的一种灯。那么,除了这盏油灯,你们还能想起那些灯?学生回答:日光灯、白炽灯、闪光灯、路灯、华灯、台灯、彩灯……提问:大家说了这么多灯,它们在用途、样式、材料等方面都不大相同,那么从这些灯中你们是否发现了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它们有共同点发光发热。提问:那么这些发光发热的灯对于我们的生活都产生了那些影响呢?学生回答:给人以光明、温暖和力量,给人指路、指引方向。提问:假如我请同学们以“灯”为题写一篇散文,那么应该怎么写呢?(学生讨论回答)提问:大家提了好多想法,各有特点。那么,就这个题目而言,怎样构思、怎样组材才能更巧妙一些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我们一起来看看巴金先生的散文《灯》是怎样写的?(将画贴在黑板上)第三步:同学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置身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感受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心境。第四步:研究、分析文章的构思。提问:参照书后练习三回答,文章中作者除了写眼前的灯,还写了那些灯?它们与文中的“我”有什么关系,它们出自何处?(学生回答后,打投影明确)序号名称与“我”的关系1平房里射出的几点灯光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2雪夜里摸夜路见到的灯光给“我”这样一个异乡人指路3不知姓名人家的灯光使“我”感到安慰和温暖4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出自古希腊神话5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出自古希腊神话6陌生人家桌上的一盏油灯鼓舞“我”的一个出门求死的友人活了下来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图表,看看这些灯都是为谁而点燃的?它们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灯光为谁点燃作用豆大的灯光平房里的灯光为陌生人而点燃指路不知姓名人家的灯光(灯塔)长夜孤灯姐姐为弟弟点燃领航(亲情)(情人)希洛的火炬为利安德尔点燃爱灯(爱情)(生命)陌生人家桌上的灯为出门求死的人点燃生命灯(友情)提问:生活中有许多“灯”,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了这四盏“灯”?学生回答:因为这四盏灯有共同的特点。提问:那么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明确:共同的特点:它们都给人以爱、希望、温暖和力量。平房里射出的几点灯光、雪夜里摸夜路见到的灯光、不知姓名人家的灯光,这些灯光虽不是特意为谁点燃,可它却无意中为夜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