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短歌行》导学案《短歌行》说课稿一、说教材《短歌行》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短歌行》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作品。诗中抓住“忧”字来写诗人为什么“忧”,如何解“忧”,从而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本单元安排《短歌行》一诗,对学生全面了解曹操,感受曹操在短暂的人生中竭力创造伟业的气概。二、说学生我这一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进入高中学习的时间只有三个多月,现在已经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学习了现代诗歌单元,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新的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三、说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习抒情技巧,领会作者深藏其中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四、说教法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1.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解决疑问,把握诗文内涵。3.理解领悟法: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这样,就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五、说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新课标,结合本文特点,我设计具体学法如下:1.圈点勾画法。2.理解领悟法。3.讨论法。六、说学习过程学时安排1学时课前预习案一、学海导航1、结合工具书正音,诵读课文;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2、结合【自主学习】自学,完成预习案。3、推敲语句,揣摩作者的情感。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的字注音。衿()呦()笙()阡陌()匝()哺()2、阅读填空,掌握与本文相关的知识。①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的独特风格。在曹操三父子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慷慨激昂的风格被称为(),也称“魏晋风骨”。②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持槊歌此《短歌行》。史称()。三、问题思考(自主学习)诗人在文中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四、我的疑问课内探究案“忧”字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把它们找出来?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第四,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并展示答案:①诗人为什么“忧”?②诗人如何解“忧”?(1—6组)讨论:诗人为什么忧?(6—12组)讨论:诗人如何解忧?讨论时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思路:情景再现(翻译)—分析(表达技巧)—情感说明:两个问题分别找三个组的代表到黑板展示学习成果,剩下的六个小组进行口头评价。①诗人为什么“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确:面对美酒伴以高歌,人生短暂岁月几何?好像晨间的露水一般,过去荒废的日子已经太多,所剩下的已经不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