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七《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人民版必修3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引擎。近代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中最引以为自豪的财富,是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最根本动力。本课《人类文明的引擎》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类应用于生产的几项重要发明的介绍,揭示科学技术是改变人类社会的重大力量。根据课标要求,本节只要求掌握蒸汽和电的发明这一内容,其它“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一目和“纽可门蒸汽机”、“富尔顿与汽船”“史蒂芬孙与火车”、“莫兹利与车床”“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诺贝尔与诺贝尔奖”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学习本课内容可以联系必修二专题五第三课“‘蒸汽’的力量”第一目“‘大工业’的狂飙时代”中有关蒸汽机应用及其作用的内容和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一目“电气时代的来临”中有关电气技术发明的内容,可把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等知识放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来考察。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应用和爱迪生的伟大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两次科技革命中的一些重大发明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依旧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学习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工协作,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工业革命的历史细节,如爱迪生、瓦特、诺贝尔等科学家的生平故事、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一学生抽象思维强,富于想象,喜欢怀疑、争论,渴望展示,喜好发表个人见解,因此教师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发散、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必修二专题五第三课“蒸汽的力量”和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前提条件、重大发明,以及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能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论来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影响进行分析。因此在课前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复习必修二专题五第三课、第四课的相关知识的办法,以使学生对本课有个整体的认识。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知道蒸汽机的发明、电气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等史实,了解科学家对科技进步的贡献、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通过创设一期“科技人物风云榜”的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工具和技术,培养学生观察现实的习惯和创新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以创设一期“科技人物风云榜”的活动为载体,使学生了解18、19世纪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发明及影响。通过史实分析法和联系现实法,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探讨欧美早期工业化道路对我国工业化事业的启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查阅和讲述有关瓦特、法拉第、爱迪生和诺贝尔等科学家的生平故事,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和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并汲取科学巨匠成功的研究方法和创造精神。通过分析两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和讨论欧美早期工业化道路对我国工业化事业的启示,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培养学生为祖国富强学好科学,用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科技人物风云榜”,采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依据的问题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注意实施“放手”原则,少讲多学,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会学习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设计让学生动手制作一期科技人物风云榜、动手写一篇关于瓦特的短篇报道、畅谈爱迪生成功的秘诀、联系实际探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