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历史复习:必修Ⅰ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教案2【考点扫描】考纲内容课标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基本线索】本单元主要讲述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及成因。复习中要理顺一条主要线索,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从两极格局转变为多极化趋势的过程;掌握两个重点内容,即:两极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加强。【考点概要】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形成的历史背景(1)二战结束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以及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表现:①二战后,西欧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2)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以冷战形式进行对抗。2、两极格局形成的概况(1)1945年雅尔塔会议召开,形成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实质:美苏两分天下)。(2)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美国实行“冷战”的目的和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反苏反共)。(3)“冷战”的表现(“冷战”重点在欧洲)▲政治上:①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借口: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实质:反苏反共,称霸世界)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②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高潮;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③1947年,苏联等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①实施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目的: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范围:西欧接受,东欧拒绝。影响:西欧经济迅速恢复,美国在政治上控制了西欧,并公开支持东欧反共势力。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军事上:①美国倡建北约组织: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1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实行集体防御,建立北约组织。②苏联倡建华约组织: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建立华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4)“冷战”中的局部“热战”(重点在亚洲)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3、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1)“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大阵营,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3)在两大集团对峙的夹缝中,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实力不断发展壮大。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等。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欧洲一体化)(1)背景&原因:①根本原因:西欧国家发展的需要。②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要求改变战后初期受美国支配的局面。③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④思想渊源:渊源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2)欧洲一体化过程①1951年法、意、德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