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性思维通过“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培养归纳、比较及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通过“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能力社会责任通过归纳种群数量变化在实践中的应用,养成关注生产实践、学以致用的态度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重难深化类]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数量特征概念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2.种群的空间特征(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1)适用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活动能力的动物。(2)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3)取样关键:随机取样。2.标志重捕法(1)适用对象:活动范围、活动能力的动物。(2)计算公式:N(种群数量)=×M(初次捕获标记数)。[基础自测]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2018·全国卷Ⅰ,T5A)(2)调查种群数量较少的陆生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并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2017·全国卷Ⅲ,T5B改编)(3)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2017·江苏卷,T24A)(4)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014·江苏卷,T5A)(5)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2014·福建卷,T3C)(6)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2014·江苏卷,T5B)(7)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数量一定能增加(×)(8)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2.学透教材、理清原因、规范答题用语专练(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⑤分别代表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迁入率和迁出率(3)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4)蝗虫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连线年龄组成的类型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4.对下列几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分别适合的调查方法归类①蒲公英②田鼠③蚯蚓④鲫鱼⑤蚜虫⑥跳蝻适合使用样方法的是①③⑤⑥;适合使用标志重捕法的是②④。(均填序号)1.运用概念图理解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2.明辨种群数量特征的四个易误点(1)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2)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4)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点落实]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