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3周教学设计考点、知识点1、了解作家作品;2、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目标(分层建议)一艺学院1、了解作家作品;2、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A部硕翰学院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2、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B部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2、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重、难点(分层建议)一艺学院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作家作品;2、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A部硕翰学院教学重点、难点: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2、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B部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2、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一、导入: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那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二、了解作者和作品1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开端(第段):遇旧知。发展(2-5段):谋害林冲,林教头买刀寻敌。⑴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⑵《水浒传》《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南宋时期,有关宋江等“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成了《水浒》,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水浒》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三、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一)、积累字、词1、下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赍发(jī)喝彩(hè)砧辱模样(mú)B、酒撰调和(tiáo)迤逦朔风(shuò)C、差拨(chāi)彤云(tóng)洗漱央浼(měi)D、提防(tí)仓廒(áo)吹撼毡笠(zhān)解析:A、玷辱B、酒馔D、提防(dī)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B、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拿出)C、老军都点见了堆数(点清)D、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减少,消失)解析:消耗:消息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三)、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开端(第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发展(2-5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教头买刀寻敌。进一步发展(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高潮和结局(自然段):神庙复仇。进一步发展(6-9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四)、分析文章线索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四、结束语: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我们下节课分解。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2、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教学步骤: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1、补充介绍与课文有关故事情节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原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