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教学目标:1.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3.培养细致入微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作者如何细致观察事物。教学准备:有关葡萄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1.今天,我们随着作者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看到课题,想了解什么?3.解释“月令”:《礼记》篇名,又见于《吕氏春秋》十二记中,记述每年夏利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1.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一锹一锹刨坑葡萄藤挖窖打梢掐须水气泱泱筑垄土墩墩玛瑙瘪果慵懒璀璨琳琅妥当大秃子一览无余2.理解词语慵懒:懒惰,懒散。泱泱:水势浩瀚的样子;气魄宏大;云起的样子。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懒:看;余:剩余。璀璨琳琅:眼前充满了美玉。形容光彩夺目。琳琅:精美的玉石,珍稀的物品、文章或人才。3.指导逐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把课文读通顺。4.同桌轮读,互听互评。三、理清脉络,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填表:月份人的劳动葡萄的生长一二三四五用心爱心专心1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2.小组讨论、交流。(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重点在哪里。(2)为什么这样安排?3.汇报反馈,概括内容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人的栽培过程和葡萄生长过程。四、自主品读,学会写法1.我们知道,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2.默读课文,作者对葡萄观察仔细。自己找出并划记。3.交流,说说作者是如何把仔细观察到的葡萄写得生动具体的。4.教师点拨、归纳:作者因为观察细致,抓住特点,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真情实感,所以作者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情况,对根、藤、须、叶、果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这就是作者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适中有意味,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5.反复朗读,品味语言。www.xj5u.com五、迁移运用,拓展延伸1.仔细观察一种事物,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学写观察日记。2.阅读作家高洪波的《葡萄叶的梦》,比较异同。板书设计:人的劳动葡萄的生长出窖上架形态葡萄月令浇水喷药颜色观察细致打梢掐须果实感情真实……长势用心爱心专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