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10篇】1.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各地保留着吃元宵、逛庙会和赏花灯等习俗。舞龙灯是我的家乡最盛大的活动,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习俗。大年初八,村民们就开始亲手用竹条制做龙头,再贴上宣纸,然后画上龙眼、龙嘴和龙须等,龙头内再放一些灯泡和发动机,一直忙到大年十四,一只高大威武的龙才能够完成。大年十五是出灯之日,装扮得五颜六色的龙头被抬到了广场上,村民们纷纷抬着自家的板凳灯有秩序的接在了龙头后面,不一会儿,一条长长的巨龙展现在我的眼前。突然,“嘣,嘣,嘣……”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拉开了舞龙的序幕。接着欢乐的锣鼓敲了起来,喜庆的喇叭声吹响了起来,龙开始舞动起来了,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当天色渐晚,所有的灯和蜡烛都点燃起来,游动的龙时而快时而慢,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漂亮极了!在广场上转了几圈后,龙头被抬出来了。很多人都去钻龙头,这预示着新的一年事事顺利,外婆也带着我去钻,好紧张又好刺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元宵节真是喧闹,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喜悦。我喜爱元宵节。2.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进展,元宵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厚,深受宽阔人民群众青睐。这其中既饱含着人们对当今新生活的满足和喜悦之情,也体现了元宵节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人们之所以对元宵节情有独钟,除了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外,还与元宵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从元宵节的起源到民间习俗,都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一方面,元宵节丰富多彩的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踩街巡游等活动,充满了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质。另一方面,元宵节适应了宽阔民众在物质、文化审美等方面的需要,比如,”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无疑,元宵节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不仅有着其悠远的历史背景和民间习俗,更重要的是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底蕴。倘若忽视了元宵节的文化特质,元宵节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就被庸俗化、边缘化,如此一来,必将淡化和抹去元宵节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显然,元宵节作为高雅的民族节日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倘若是脱离了民族性,抛弃了文化元素,元宵节就会失去节日寓意和韵味。从这个意义上说,元宵节不可缺少文化元素,要使元宵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就必须给予元宵节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元宵节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重视和塑造元宵节节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丰富元宵节日内涵,开展一些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活动,是对优秀传统节日的传承。只有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依托,多一些文化元素和乡土气息,才能在元宵节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3.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又是一年元宵时。元宵节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点出了元宵节的精髓。闹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敲锣鼓……在热烈欢腾的“闹”中,风情民俗和民间艺术得到淋漓尽致的挥洒张扬,在祥和喜庆的“闹”中,人们内心的欢愉和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未来的美好愿景得到尽情表达。正如童谣所唱:“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花,花灯红,雪打花灯好年景”……花灯编织着故事,也编织着期盼。元宵节就是中国人的狂欢节。没有“闹”,则没有元宵节。正是“闹”,使传统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张力,在民众心中留下美好记忆。事实上,一直以来,元宵节中的狂欢成份日渐淡出,元宵不“闹”了,恐怕也正是元宵节在许多地方许多人的印象中异化为“汤圆节”,将吃汤圆当成过元宵节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重拾传统民俗弘扬民族文化已成共识,传统节日受到了重视。比如具体到一个元宵节,“闹”的色彩也在浓起来。但据实而论,“闹”得还远远不够。许多地方的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