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1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4.培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沟通。(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沟通。(3)全班讨论时,老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入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可现实生活总喜爱和我们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推入一个又一个迷魂阵中。假如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认真倾听这位伟大诗人的谆谆教诲吧!导入2: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可我们却只能选择一条。那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将如何做出选择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未选择的路》,或许对你能有所启示。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忧郁(yōuyù)诱人(yòu)瞬息(shùn)涉足(sh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幽寂(jì)延绵(mián)荒草萋萋(qī)伫立(zhù)(2)词义忧郁:忧伤,愁闷。向往:因热爱、艳羡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瞬息:形容一眨眼一呼吸的时间。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伫立:长时间地站着。延绵:延续不断。幽寂:幽静,寂寞。2.作者名片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充分反映了渴望自由、反对沙皇专制的思想。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的诗富有象征和哲理,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一生中共出了10多部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以及《林地空间》等。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背景链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信任光明必来,正义必胜。学法指导:怎样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简单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具有某种特别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通俗地说就是借物抒情。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评议再现画面。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模式:这首诗用××手法(或词语)描绘出了一幅……画面,将……(情感等)表现得……《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但此后很少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进展。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境遇并不好,但他毅然选择了诗歌1912年,他变卖农场去了英国,在伦敦附近住下。最终他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成功了,191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当写这首诗时,他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了。正如诗中所说:“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步骤二整体感知深层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