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教育的三大支柱德清县高级中学校长陆国民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为学生应试而指导”,而是“为学生发展而指导”,这样的生涯规划教育才符合高考综合改革的精神和原则。从学校的实践来看,建立三大支柱,才能做好这一工作。机构:学生指导中心我们成立了学生指导中心,构建了以学生指导中心为中心,由班主任、导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德清县高级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组织机构,制定了《德清县高级中学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意见(试行)》,健全生涯规划系统,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测评和生涯规划工作。目前,已形成新生适应性指导、选课指导、学业指导、考试指导、升学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等学生指导工作体系和相应制度,合理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适应高中生活。学生指导工作的加强,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明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倾向,更加明确学业目标。载体:成长共同体成长共同体是我们设置的特别组织,一般由6~8名学生、各自的家长和1位指导教师(由学科任课教师担任)构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长之间、家校之间形成一个开放互助的系统,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行为规范、人际沟通、育人经验、目标规划等方面既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又相互督促、共同提高。为了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学校还专门给参加成长共同体的每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对其学业成绩、学习状态、心理发展、目标规划等方面进行记录和跟踪评价。这个档案是动态的、开放的,由学生、家长和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此外,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态,与家长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在期中或期末时,学校会对成长共同体进行阶段性考核评价,其中既有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也有对成长共同体整体发展的评价。支撑: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是最好的导向。为此,我们设计了3张成绩单,将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第一张成绩单——“自我探索”单。“自我探索”单的评价是在生涯指导教师的管理与指导下,学生认识自我,明确学业目标,提高学习内驱力。我校的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包括对学生的生活指导、选课指导、学业指导、升学指导、职业指导、心理指导、健康指导等一系列关于学生发展的主要活动的指导与规划。以“规划人生,幸福一生”为校本课程,学生在生涯指导教师、班主任、成长导师的带领下,以“自我探索”单的形式,通过对3年后我的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个目标我最大的优势有哪些、目前我最大的阻力有哪些、为了实现它我应该怎么办等项目的不断认识、鉴定、调整和完善,在探索自我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评价以自我评价和伙伴评价为主。在学生认可的情况下,记录到学生的成长档案中。第二张成绩单——学科能力成绩单。学科能力成绩单分考试成绩、程度和努力度三部分。考试成绩包括期中、期末成绩及平均分,学业水平考试等第,学科竞赛成绩,高考成绩等。努力度是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和动力。将自我评价和学科教师评价相结合,分A、B、C三个等第。第三张成绩单——非学科能力成绩单。包括5种能力的评价:一是自我管理能力,高效利用上课和自学课时间,及时有效完成作业,对自己事务负责,服从组织等;二是交流协作能力,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沟通;三是思考求知能力,能学习研读与主题相关的资讯,能有效地运用知识,能反省并做决定;四是家庭社会能力,尊重别人,尊重与感恩父母等长辈,尊重老师,遵守法律法规;五是研究创新能力,能从相关问题中找出研究主题,能多元地搜集资料,能有效传递所学知识,能恰当应用技术和新媒体加强学习。将自我评价和伙伴评价相结合,分A、B、C三个等第。学生指导中心使生涯规划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成长共同体使生涯规划教育个性化、有效化,3张成绩单使生涯规划教育显性化、现实化,三大支柱能使生涯规划教育健康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