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案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围绕"了解老师"这一环节建模,有效利用“问题1:是5与6的乘积”→“问题2:数字8的所有因数的个数之和”→“问题3:是9最小的倍数”这3个问题,使“因数与倍数→合数与质数→偶数与奇数”这些琐碎的知识形成一条系统的知识链,使原来分散的学习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络图,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顺理成章地将整个单元的内容分为三大块:先复习因数和倍数、接着复习合数和质数,最后复习偶数和奇数。练习题型设计要有新颖性,有一定趣味,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复习课的单调与枯燥。复习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2.通过整理与复习,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4.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复习重点: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难点: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图。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过程:一、谈话引入依次出示每句话:问题1:我今年的年龄是5和6的积,知道我今年几岁了吗?;问:怎样得到30的?答:5×6=30。(板书这个算式)问:你从这个等式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答:5和6是30的因数,30是5和6的倍数。(板书因数与倍数)师追问:还可以怎么说?生:5是30的因数,30是5的倍数。师追问:那可不可以说5是因数,30是倍数?生:不能,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得出: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板书:相互)师:(相互)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师:那我能不能说:20×0.3=6,20和0.3就是6的因数,6就是20和0.3的倍数?生:不能,0.3是小数,我们研究的是自然数。师小结:对,我们现在研究的是非0的自然数。(板书)问题2:我有个女儿叫睿睿,她今年的年龄是8的所有因数的个数.你知道她今年多大了吗?问:你是怎样知道4岁的。答:8的因数有1、2、4、8,4个。问:你是怎样求8的因数的?(提醒学生要一对一对地找,才不会漏掉)你发现8的因数个数能算得清吗?最小是几?最大是几?(板书: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师:我们学过的哪些数跟因数的个数有关?(板书:质数、合数)师:谁来介绍介绍这两类数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概念)师追问:这两类数分的时候是以什么为标准的?(板书:因数个数)练习:求2、1、9、12的因数那这4个数中,你能分分类吗?那1呢?为什么?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知道可以根据因数的个数把数分成合数、质数、1.问题3:我已经工作了9的最小倍数年了,知道我工作几年了吗?问:怎样求9的倍数?有多少个?最小是几?(板书:个数: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练习:比赛在20秒内写出2的倍数,看哪位同学写得多。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些2的倍数我们叫它什么?0是不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数的倍数有明显特征的?(得出:偶数、奇数的概念和2、5、3的倍数的特征,并板书)然后让学生对照板书,看到因数倍数还知道哪些知识?得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完善板书。告诉学生这些内容下节课复习。谈话:同学们太了不起了,从刚才的问题中不但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老师,而且还把我们一个单元的内容给整理出来。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二、模仿板书,自主梳理。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结构图,仔仔细细地看一遍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同桌或老师。等学生自学完后,再帮助学生梳理一次。同桌针对复习的内容互相提问。三、自主练习,自主创造。(一)判断练习。1.500的因数的个数比5的倍数的个数多2.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3.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就是它的最小倍数。4.自然数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