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目标1.开始了解首尾照应的写法。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从“小夜莺”勇敢、机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二教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战争时期的故事读,谁能给大家讲一讲。生:(争先恐后)我读过《王二小》这个故事,王二小是个放牛郎,有一次,他把敌人带到八路军的埋伏圈里,八路军消灭了敌人,但是王二小被敌人打死了。生:虽然他死了,但是他非常勇敢,村里的人都永远忘不了他。师:是啊!王二小是战斗小英雄。生:我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影片中的张嘎非常聪明,他多次消灭鬼子,……生:我读过《黄继光》这个故事,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真是太勇敢了。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在战争年代里,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1、默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进攻苏联。苏联人民保卫国家的战争。生:我知道课文分了四部分。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每一部分讲了什么?生: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了四部分。第一段讲了小夜莺引诱敌人第二段讲了小夜莺给游击队送情报第三段讲了游击队消灭敌人第四段讲了小夜莺再次引诱敌人2、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整理大意诱敌上钩巧送情报痛歼敌人重迎战斗3、通过默读,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生:我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夜莺生:我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师:你们给了小夜莺这么多的夸赞,看来你们也和小夜莺一样聪明能干!这四部分中,你最欣赏这里其中的哪一部分?为什么?生:我最喜欢第三部分,因为打德国鬼子打得痛快。(师:好,待会儿,我们就痛痛快快地打鬼子。)生:我最喜欢第二部分,因为小夜莺很勇敢,机智。师:大家觉得哪一部分最能表现小夜莺的勇敢、机智?(板书:机智勇敢)生答:第一部分(诱敌上钩)师:让我们把镜头对准第一部分,来到1941年,来到苏联那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一部分,用“~~~”划出描写小孩子机智勇敢的句子,留下自己思考的足迹。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写,你有什么感受?开始!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一)(诱敌上钩)1、小组合作,找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看看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去描写了小夜莺?汇报交流:(师提示:因为这篇课文很长,所以在读有关句子的时候,说出是哪一页的哪一段。以便让其他同学很快的找到。)生:75页的13段:“林子里就剩你一个人吗?”“怎么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我感受到小夜莺答非所问,让敌人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小夜莺其实在骂敌人呢!)师:对,这是语言描写。表面上指坏东西很多,暗指敌人这样的写法就是“一语双关”。同学们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和这句话一样,表达了两个意思?生:75页15段:“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的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我看出敌人像野兽一样凶残。)师:为什么要把敌人比做野兽?是啊,走进沉寂的小村庄,透过弥漫的硝烟,我们看到:(出示PPT:)原本美丽的房子,此时(变成黑色的瓦砾);原本苍翠的树木,此时(变成焦木);原本安居乐业的人们,此时(家破人亡)。师:这就是战争带来的灾难。正因为有了对敌人的恨,才有对祖国的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小夜莺,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呢?生:“怎么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房,我常到磨房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小夜莺也是在德国鬼子。生:“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我看出小夜莺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