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熊伟湖北省谷城县第一中学441700摘要:教学过程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有效。教师的爱心能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要理解、尊重、信赖、欣赏每一个学生。关键词:情感教育;态势教学;渗透情感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态度体验的一种心理过程。它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为人类所特有。教学过程,这永远都是一种人际交往。因此,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取决于教师的热忱和关切、榜样和信念。因此,可以说,学生是先喜欢上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接受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的。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那么,怎样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首先,同理心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首要条件。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1、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2、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3、把对学生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学生了解。如果我们能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学生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其次,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我们常常听学生说:“我喜欢这个老师,因为老师对我很好。”“我愿意听从这个老师的话,因为老师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老师对我真关心!比我父母还理解我……”学生对老师的关心接纳了,才能接纳老师的教育影响。为此,我们要力求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改变和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尽可能从情感上引导并点拨学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逐渐稳定、激发和深化。充分运用自己的感染力如自己的成果、发表的文章等影响学生,使学生恢复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抱有一种积极态度。再次,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通过语感传情。化学是一门充满激情的学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化学发展的前景,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意境;用充满亲切的话语表述化学家事迹,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通过语感、语意传递老师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意因素。只有这样,教师的情感才能被真实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利用声音将教师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四,态势教学。作为一门艺术,除了有声语言表达外,还有其它寓于表演性的非语言的特殊形式——手势、动作、表情等,这就是态势语言,它将直接或间接地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不同的手势,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表情,皆可以表示不同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修养等。但是态势语言的运用,一是要防止矫揉造作,二是要防止夸张过分,流于油滑。态势语言必须与有声语言紧密配合。常常表现为势在必行,声到“势”到,使二者浑然一体,互为表里,形成洒脱奔放的语言气势,收到心领神会的语言效果。五,诱导后进生。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关心,所以,教师与后进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亲密、真挚的情感关系,以情感沟通和情感鼓动为手段,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对后进生充满信心,要相信他们的主流是好的。这样,教师便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后进生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都是可爱的。其次,更深入了解他们,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要知道后进生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他们中有的因青春期的萌动而感到苦恼;有的因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有的因缺少信任和理解而感到孤独;有的因强烈的独立意识而产生逆反心理等。这些真情都要求为人师者放下架子,真心实意地走到他们中间去,通过观察、谈心、讨论、调查等方法,来感受和体验他们的情绪,并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这样,师生之间就架起了一座相互信赖的“心桥”,教师的真情实意能不断激起他们感情的“回流”,直到产生“交流”。教师的关爱像阳光,慢慢会融化他们心灵中的冰雪,如习习春风,吹绿他们心田中想上进的新芽。六,善于激励评价。激励评价就是用能够激发教育对象积极上进的评价。不少调查资料表明,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无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