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2、认识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学会在三角形内画高。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经验。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的底和高。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每个学生都准备好用塑料小棒围成的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老师给你带来一个小故事。在森林里有一只顽皮的小猪,他想去玩滑滑梯,但是当小猪爬上滑滑梯的时候,滑滑梯就变形了。当小猪发愁的时候,聪明的小猪帮它想了个办法,只见小猴东敲敲西钉钉,滑滑梯变模样了。同学们,你能看到滑滑梯哪里发生改变了?生:多了一个直线。师:说得真好,观察得很仔细,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小猪能爬上滑滑梯了吗?师:小猪成功了吗?真是神奇啊,为什么当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的时候,滑梯就不变形了呢?三角形究竟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特性)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师:首先,老师想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然后在观察一下,并且和同桌说说,你对三角形有什么认识?我们比赛一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学生动手画三角形)师:现在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谁来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了解?生: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生:那么,同学们刚才说的那些边、角、顶点,就是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把他们都找出来呢?(学生说,老师写。下面同学和老师一起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标记下去)师:同学们写好了吗?我们再来说一下,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生: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师:同学们,学得真好。老师想问下你们,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生:有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同学们,都发表了很多意见。那么老师想请你们来判断一下,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吗,并说一说为什么?生:有一条边是曲线。师板书:三条线段师:那么第二个图形是三角形吗?生:不是,因为三条边不在一起师板书“围成“师:第三个呢?生:不是,因为最上面没有连起来师:板书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师:根据刚才你们判断的依据,老师总结了一下,有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学生齐读三角形的定义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师:刚刚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三个点可以用字母A、B、C来表示,这个三角形就可以称之为三角形ABC,分边认识AB边、BC边AC边。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师: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老师的身高是160,你们来说一说,老师的身高的是从哪到哪的距离呢?生:头到脚的距离师引导学生说出是从头顶到脚底的距离。师:我们也可以说成顶到底的垂直距离,这个距离才是老师的身高。师:再来看下我们这个讲堂的桌子,要说它的高,应该是哪到哪呀?生:桌面到桌底的距离。师:那么老师斜着量可以吗?生:不可以师:所以,我们说桌子的高,应该是桌面到桌底的垂直距离。师:同学们,来看一下这个三角形,你们知道它有多高呢?要想知道它有多高我们就要量出它的高有多长?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个三角形的高是从哪到哪呢?生:顶点到对边的距离。师:我们数学语言该怎么样来表示三角形的高呢?出示三角形高的定义,齐读三角形高的定义。师:刚刚我们读了三角形高的定义,我们知道三角形的高是顶点到对边的垂直距离。同学们来看一下顶点A对应哪条边呢?顶点B,顶点C呢?师:学得真好,那我们现在就来画了。三角形有几条边呢?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