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交流材料促进我县资源型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约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实施“工业立县”、“绿色XX县区”与“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战略的客观需要。笔者试从我县资源型产业企业生产“减量化”、园区产业“集群化”、生态环境“资源化”三个方面,思考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一、以企业生产“减量化”促进要素结构转变,实现发展方式的第一个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而企业的减量化生产,是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它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用较少的资源投入达到既定的生产和消费目的,从而实现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源头控制。因此,企业生产“减量化”,是经济增长实现要素结构转变的重要保障。(一)调整资源开发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首先要求在生产源头就注意提高单位产品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预防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我县在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中,随着煤炭、磷矿等资源不断消耗,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人居环境和生态第1页共12页环境遭到破坏,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同时,我县存在富矿少,贫矿多,矿石地质品位较低等问题。因此,我们应从资源开采的源头入手,调整资源开发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要大力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优化和集中资源配置,推进深度开发和磷矿资源全层开采,大幅度提高磷矿资源采出率。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及运销管理,对高品位磷矿石实行开采和运销总量控制,从严限制高品位原矿出口。二是在生产消耗环节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引导企业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研究制定开发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的政策措施,逐步将资源税、资源补偿费计征与矿山消耗资源储量和矿石品级挂钩。(二)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更新产业结构调整方式科技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经济发展只有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高效配置生产要素,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也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发展。一是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重点领域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力争在我县具有特色优势的磷化、机械、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中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要加快建设以企业第2页共12页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开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二是积极构建鼓励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财政、金融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改善创新创业投融资环境。要制定企业自主科技创新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营造全面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对共性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创新,要加大政府投入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目前,对我县磷化工企业要继续给予引进资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制定再投资所得税减免政策。三是在项目安排和投入上,重点应将投资方向放到对我县经济发展影响大的“四大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结构优化。重点支持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按销售收入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创新研发。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组织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与企业协作攻关,加大关键技术的投入。对于磷化产业而言,从磷化企业发展精细磷化工和高浓度磷复肥系列产品、食品级和饲料用各类磷酸盐、磷化物和有机磷产品入手,重点引导研发硫磺制酸、硫铁矿制酸焙烧集成应用制酸余热回收发电等新工艺,开发五硫化二磷、牙膏级磷酸氢钙、单氟磷酸钠、工业级磷酸一铵、焦磷酸第3页共12页钠、三氯化磷等新产品,尽快实现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从而实现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靠科技进步调整和更新产业结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