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三章声的世界声音的产生一实验1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用手拨动:①你听到声音了吗?_________②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_______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______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2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其发声,然后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尺停止振动时,观察还能否听到声音?说话时在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在振动敲鼓时在振动声带鼓面树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小结小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C.振动停止,发音停止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练一练练一练声音的传播二提出问题声音怎样传播出去?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某些东西来作媒介?问题老师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的?视频:真空罩实验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思考1: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说说看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思考2:声音又能在固体中传播吗?听远处驶来的列车声“土电话”传声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1.声是靠介质传播的。3.真空不能传声。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小结小结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敲鼓声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波到达人耳后,又怎样让大脑感知?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声速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1.声速声速=米(m)秒(s)米/秒(m/s)路程时间v=st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空气(15℃)340海水(25℃)1531空气(25℃)346铜(棒)3750软木(25℃)500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铝(棒)5000水(常温)1500铁(棒)5200思考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熟记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小结小结1.玻璃鱼缸中养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鱼缸→水→鱼D.水→鱼C练一练练一练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2.回声声源声源要想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从发出声音到再返回耳朵的时间大于0.1秒。当障碍物离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结合以上的学习,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能把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vttvS2121=340m/s0.1s=17m2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产生条件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传播介质声速: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回声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测距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随堂训练B2.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铝、海水、空气B.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D.以上说法都不对随堂训练D3.《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