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营山二中王宣华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时间:1919世纪末世纪末18951895年年人物:人物:欧文顿(欧文顿(E.OvertonE.Overton))实验:实验:用用500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假说: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资料一资料一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细胞膜资料二资料二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时间:时间:19251925年年人物:人物:荷兰科学家荷兰科学家GorterGorter和和GrendelGrendel实验:实验:利用利用丙酮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层,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层,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2倍倍资料三资料三提出假说: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脂质分子亲水头部疏水尾部磷脂分子单层磷脂分子在空气单层磷脂分子在空气--水水界面上怎样分布的?界面上怎样分布的?根据细胞膜的内外环境,你根据细胞膜的内外环境,你认为细胞膜上两层连续的磷认为细胞膜上两层连续的磷脂分子应该怎么排列?脂分子应该怎么排列?时间:时间:19591959年年人物:人物:罗伯特森(罗伯特森(J.D.RobertsenJ.D.Robertsen))实验:实验: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层结构构成提出假说: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资料四资料四时间:时间:19701970年年人物:人物:LarryFryeLarryFrye等等实验: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资料五资料五时间:1972年人物: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组成的;组成的;20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由和和组组成;成;1959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所有生物膜年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都由三层结构;三层结构;1970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膜具有;;19721972年,桑格和年,桑格和提出了提出了。。脂质脂质脂质脂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脂质-蛋白质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流动性流动性尼克森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小结1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22、蛋白质分子有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中中,,有的有的贯穿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整个磷脂双分子层。3、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44、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55、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叫做糖被叫做糖被。。知识小结一、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组成成分:磷脂、蛋白质、糖类2.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3.蛋白质分布:镶、嵌、贯穿4.结构特点:具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