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3)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巩固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坡度问题。过程与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有数学的意识,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思维品质,善于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学重点解决有关坡度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坡度的有关术语(坡度i表示为1:m)教具准备几何画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出示目标、明确目的通过前面例题的教学,学生已基本了解了解实际应用题的方法,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加以解决。但此题中提到的坡度与坡角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同时这两个概念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又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坡度与坡角的意义。二、结合图形、新知讲授1、坡度与坡角(如图)i=h∶llh024yx教师讲述坡度概念,并板书: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一般用表示。即=,坡度一般写成∶的形式,如=1∶5(或=)。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引导学生结合图形思考,坡度与坡角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答:==这一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经常用到,教师不妨设置练习,加以巩固。坡度越大,山坡越陡。三、当堂练习、消化巩固(1)一段坡面的坡角为60º,则坡度=______;(2)已知一段坡面上,铅直高度为,坡面长为,则坡度=_____,坡角=______度。为了加深对坡度与坡角的理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教师还可以提问:(1)坡面铅直高度一定,其坡角、坡度和坡面水平宽度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2)坡面水平宽度一定,铅直高度与坡度有何关系,举例说明。答:如图,铅直高度AB一定,水平宽度BC增加,将变小,坡度减小,因为=,AB不变,随BC增大而减小。与(1)相反,水平宽度BC不变,角随铅值高度增大而增大,也随着增大,因为=,所以BC不变时,随AB的增加而增大。四、合作探究、讲授新课例1如图,一山坡的坡度=1∶1.8,小刚从山坡脚下点P上坡走了240米到达点N,他上升了多少米?(精确到0.1米)?这座山坡的坡角是多少度(精确到1′)i=1∶3236FEDCBA例2:如图: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的坡度=1∶3,斜坡CD的坡度=1∶2.5,求斜坡AB的坡面角,把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引导学生分析例题,图中ABCD是梯形,若BE⊥AD,CF⊥AD,梯形就被分割成RtABE⊿,矩形BEFC和RtCFD⊿,AD=AE+EF+FD,AE、DF可在⊿ABE和⊿CDF中通过坡度求出,EF=BC=6m,从而求出AD。以上分析最好在学生充分思考后由学生完成,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坡度问题计算过程很繁琐,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并严格要求学生,选hNMPl择最简练、准确的方法计算,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解:作BE⊥AD,CF⊥AD,RtABE⊿、RtCDF⊿中,∴AE=3BE=3×23=69(m)FD=2.5CF=2.5×23=57.5(m)∴AD=AE+EF+FD=69+6+57.5=132.5(m)因为斜坡AB的坡度==≈0.3333,查表得≈∵∴≈72.7(m)答:斜坡AB的坡角约为,把底宽AD为132.5米,斜坡AB的长约为72.7米。再求AB时,也可由及勾股定理得出BE∶AB=1∶,所以AB=≈72.7(米)。五、课堂小结、升华提高引导学生回忆前述例题,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1、弄清俯角、仰角、株距、坡度、坡角、水平距离、垂直距离、水位等概念的意义,明确各术语与示意图中的什么元素对应,只有明确这些概念,才能恰当的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认真分析题意、画图并找出要求的直角三角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3、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使计算尽可能简单,且不易出错。4、按照题中的精确度进行计算,并按照题目中要求的精确度确定答案以及注明单位。六、作业布置、课外延伸书P121B练习书P126C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