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生本趣味课堂------《小人物小动物》课堂教学评析兼谈低年级美术教学设计长沙市天心区艺体中心邓军长沙市天心区幼幼小学肖红老师执教的《小动物小人物》一课是新课程湘版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天心区优质美术课教学对全市开放的活动中,该课以精心巧妙的教学设计获得了全体听课专家及教师的高度评价,笔者在现场听课颇有同感。本课的教学设计亮点主要体现在:1、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协调统一,目标的三个维度能有机结合。2、体现了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有机地整合。3、达成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即师生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实现了和谐统一。教学设计是根据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教学终点,将教学各要素有序、优化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以教学最优化为目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和克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提高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是规范教学活动并使其逐步达到最优化的设计方案。评析一份教学设计最确切的检验途径就是该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目标的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及学习效度。笔者在现场听课中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进行了全面观察:教师的教学很轻松,学生学习很愉快。每个教学环节巧妙设有学生参与的兴趣点,教师逐层引导,互动有效,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课堂作业非常有创意。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充分地体现了趣味性、视觉性、人文性和实效性。一、有趣——重视学情分析,优选教学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对新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而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进行新的自我构建、自我达成。这就要求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激活、促进,帮助他们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发展,从而使新知识技能有效建构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往往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在年龄特征方面表现为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多分不清现实与虚幻。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上依赖教师和家长。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及修订美术课标提出的美术课程要体现愉悦性的要求,低年级美术课教材的内容在编排上体现了一定的愉悦性。同时,要求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时应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感受、体验。《小动物小人物》教学设计中,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情、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在广泛的教学资源中的优化选、择利用了紧扣本课教学内容同时又适合学生“口味”的教学资源进行趣味化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事趣”、“图趣”及“语趣”三个方面的设计,从而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持续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这也是组织教学和达成有效教学的保证。事趣:在教学新知引入的环节,教师首先用神秘、好奇的语气给学生讲《小人国》的故事讲述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遇到的许多奇怪的事。该故事的趣味性很强,故事里发生的趣味性的事件与本课教学内容《小人物小动物》相关联,教师边讲故事边用课件呈现故事中有趣事件的场景。新奇的故事的情境能在上课伊始迅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轻松愉快的进入美术学习状态。教师充分利用了“事趣”这一教学资源为本课创设了教学情境,并成为本课教学的整条趣味性情境线索,学生在故事趣味情节的驱使下更乐于对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开展学习,对故事所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思1考。可见该教师在课前重视学生经历与经验,细心关注了学生的日常爱好,将学情中有价值的信息转换成为了有效教学资源,体现了教师十分可贵的精神。图趣:该课教学中的欣赏图片并非完全取材于教材,而是教师在平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意选择的图片,形成了与教材内容互补的、更加完整的直观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生动丰富。本课在两个环节运用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趣味性图片资源,一是教师讲述故事时同时呈现了六张故事情节的图片,另一处是在作品欣赏环节呈现了十张图片。图片中的事物新奇有趣、形象清晰、人物造型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