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1.下列装置中,电流计G中有电流通过的是()2.有人设计出利用CH4和O2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在标准状况下,每消耗5.6L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2mole-②通过甲烷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③通过甲烷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通过氧气的电极为负极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电镀液应含有镀层金属的阳离子B.中国第1艘液化天然气船“大鹏昊”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可以防止船体被腐蚀C.电解水的过程中,阴极区附近的溶液的pH会降低D.将钢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可以起到保护钢铁的作用4.把一小块镁铝合金放入6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形成微型电池,则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MgMg2++2e-B.2Al+8OH-2+4H2O+6e-C.4OH-2H2O+O2↑+4e-D.2H2O+2e-2OH-+H2↑5.原电池中,正极是()A.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B.电子流出的电极C.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D.与负极相比较,金属性较活泼的一极6.下列组合构成原电池装置,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哪一组()A.A是锌,B是铜,C为稀H2SO4B.A是铜,B是锌,C为稀H2SO4C.A是铁,B是银,C为AgNO3溶液D.A是Ag,B是铁,C为AgNO3溶液7.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C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C2++2e-=C,B-2e-=B2+,则A、B、C、D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A>B>C>DB.A>B>D>CC.D>A>B>CD.D>C>A>B8.如图是铅蓄电池充、放电时的工作示意图,已知放电时电池反应为:PbO2+Pb+4H++2S=2PbSO4+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K与N相接时,能量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K与N相接时,H+向负极区迁移C.K与M相接时,阳极附近的pH逐渐增大D.K与M连接时,所用电源的a极为负极9.如图所示Cu-Zn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氢离子在负极得电子C.铜为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D.电子从铜极经导线流向锌极10.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D.浓硝酸比稀硝酸更能氧化金属铜1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B.原电池工作时,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D.电流从负极沿外电路流向正极12.如图装置(Ⅰ)为一种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其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通过,该电池放电时的化学方程式为:=3KI。装置(Ⅱ)为电解示意图,当闭合开关K时,电极X附近溶液先变红。则闭合K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B.电极A上发生的反应为:=C.电极X上发生的反应为:=↑D.当有0.1mol通过离子交换膜,X电极上产生1.12L气体(标准状况)13.铁是用途最广的金属材料之一。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将盛有铁屑的试管塞上蓬松的棉花,然后倒置在水中(如右图所示)。数天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A.铁屑不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B.铁屑不生锈,试管内液面高度不变C.铁屑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D.铁屑生锈,试管内液面高度不变14.将镁条、铝条平行插入盛有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用导线和电流表连接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此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g比Al活泼,Mg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B.铝条表面虽有氧化膜,但可不必处理C.该电池的内外电路中,电流均是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D.Al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15.关于如右图所示装置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B.电子由Fe流向PtC.Pt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2H++2e-=H2↑D.Fe为负极,其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16.甲醇(CH3OH)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汽车电源,下图为电池示意图。在电池的一极通入甲醇,另一极通入氧气,工作时H+由负极移向正极。下列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