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型与应对策略题型:材料解析题开放探究题型第一部分:时间第一:年号“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作者可能是谁?第二:关键字词第三:换算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第四:出处第二部分:材料类型文字材料1、每段文字分层。2、每层的中心思想选择题每层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主语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主观试题:合并同类项,概括概括是形成历史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即对历史事实进行合理的、系统的整理、归纳、提炼,包括外在与内在本质,形成一种抽象的认识——照抄原文不得分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图片或者文物第一步:描述自大往小描述:大处:这是什么?小处:这是怎么样的?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历史结论唐陶俑身穿胡服的陶俑袒胸图4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表格第一步:这是什么表格第二步:英美工业产值所占世界工业产值的比重(单位:%)横竖信息均把握英国美国185040%10%190315%24%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0102030405060708090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东部西部北部第四:地图第一步:这是什么地图第二步:看图例第三步:看图要全面、有顺序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图4反映的战争是A.拿破仑战争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综合性材料分别提取信息,综合加以考虑图5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照片,路牌外文是“RUE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指担任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八国联军占领时期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第三部分:审题干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看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概括(论述、评述)第二部分:找条件第三部分:看落脚点原因、特点、影响、发展、实质、启示第四部分:选择题材料分析设问分析选项分析分层---主语依托落脚点对比“四面楚歌“出自楚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