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赤壁之战第一单元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背景、时间及其意义分别是什么?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我们正处在东汉末年,呈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象?东汉末年形势东汉末年形势1、经光武年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匈奴匈奴刘璋刘璋刘表刘表袁术袁术张张鲁鲁袁绍袁绍曹操曹操袁绍10万人3、4万人曹操官渡200年之战官渡之战示意图特点:以少胜多夜袭乌巢,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烧毁袁军粮草粮草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原因: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原因:曹操①政治上:②经济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议一议:如果你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你将会做什么?曹操以少胜多取胜利,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曹刘孙孙、刘联军5万军队刘刘刘刘赤壁208年之战赤壁208年之战曹军曹军2020万大军万大军赤壁之战示意图特点:以少胜多火烧赤壁念奴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曹操一胜一负,你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曹操一胜一负,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启示?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启示?分析讨分析讨论论分析讨分析讨论论结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能否根据具体的军情进行正确的指挥,也是直接影响战争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启示:骄兵必败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魏蜀蜀吴吴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因为东汉中期以来,统治黑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魏、蜀、吴统治者在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从这些史实看,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给人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而且各国在各自统治范围内都重视农业生产,这种局部统一为后来全国统一奠定基础。①一种局面:②两大战役:③三分天下:④四个人物:⑤五个时间: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三国鼎立系统总结:小试牛刀:1、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A、袁绍B、曹操C、刘备D、孙权2、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巨鹿之战D、淝谁之战3、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的评价()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4、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巨鹿之战D、淝谁之战BBDA找一找:哪里错了?•曹操是通过那次战役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述的是那次战役?赤壁之战•填写下列表格国号建国时间建立者都城魏220曹丕洛阳蜀221刘备成都吴229孙权建业诗三国看看以下的诗是描写三国时的哪一位英雄豪杰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曹操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长坂桥边怒气腾,一声虎啸退曹兵。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