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亲子活动中家园有效互动合作的策略在观念上,教师要正确认识亲子活动的价值。在行动上,教师要通过不断反思、研讨、丰富亲子活动内容,提高教师指导亲子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家长也要端正参与活动的态度,明确自己的角色并提高自身修养。1.问卷调查促进亲子活动中家园互动的实效性。开学之初,我们向家长分发《家园互动合作意向》问卷调查表,内容涉及家长的职业和特长爱好,家长可以为班级的亲子活动提供哪些帮助,是否愿意参与策划或协助组织亲子活动,等等。通过查阅调查表了解到,大部分家长都愿意尽自己所能提供实质性的协助。热心家长为幼儿园提供信息并不新鲜,通常我们只会说“谢谢”,而忽略了信息本身就是家长的需求信号。如今,我们重视家长参与,把家长提供的信息转化成教育内容,让家长体会到了参与的成就感。如,有家委会成员提议可否结合中秋节组织“亲子博饼”活动。对于这一提议我们积极支持,“中秋博饼乐”亲子活动在家委会成员的策划下,如茶如火地开展。类似由家长自发产生的活动越来越多,家长的成就感、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2.合理安排亲子活动时间,保证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便利性。通过与家长沟通,我们了解到家长无法参加亲子活动大部分是由于工作原因。为此,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家长参加的便利性。首先,学期初会将与家委会成员共同商定的本学期亲子活动计划告知家长,让家长对本学期所要开展的亲子活动内容、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每次开展亲子活动之前会依据活动的内容、形式,先征询家长参加的时间,尽量把活动安排在双休日、节假日或周末放学后,此做法大大提高了家长亲子活动的参与率。3.创建班级亲子活动家园互动专栏,真正发挥家园互动栏的作用。教师一改以往的做法,不是一味地从专业杂志上复印一些资料推荐给家长,而是结合每次亲子活动开展的内容与家长积极交流,了解家长针对此次活动的困惑;或是通过此次活动要向家长传递什么信息,从而整理出相应的资料供家长学习借鉴。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家园互动专栏的作用,为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帮助。4.亲子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特点,提升活动质量。以往教师把开展亲子活动当成是一项任务,为此所设计的活动方案更多是考虑如何完成幼儿园下达的任务,几乎没有考虑到活动是否满足幼儿的需求及身心特点。现在,我们把亲子活动的关注点放在促进幼儿发展,向家长传递科学的育儿观上。为此所设计的活动方案除了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外,还特别考虑如何透过亲子活动建立一种科学化、游戏化、亲情化和互动化的活动模式,让家长感受到工作之余的放松,体验浓浓的亲情,收获满满的育儿经。活动时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5.教师、家长共同设计亲子活动,提高家长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家长的职业遍布各行各业,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亲子活动的开展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结合亲子活动主题的需求,我们设置了“家长教师”这一角色。以往利用家长资源开展亲子活动往往存在形式化和表面化现象。一种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家长下达参观任务,家长、教师、幼儿一同参观,但到底大家要看什么,看懂没有,教师并没有关注;第二种是请专业的家长作介绍,但是家长介绍的内容是否是教师期望的,幼儿是否能听明白,教师没有在意,只是把活动当成一次例行任务来完成。现在请“家长教师”做介绍时,我们首先会与家长共同踩点、备课(从安全和教育价值两方面考虑),其次教师会将活动的预期目标传达给家长,最后与家长一同设计活动方案。将教师的专业与家长的职业有效结合,让大家在活动时看明白、听清楚、摸得透,这样的亲子活动真正做到了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这种在亲子活动中变家长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家园初显教育联盟的现象,实现了家园互动、家园共育的目标。6.进行亲子互动指导,提升家园互动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开放日是亲子活动诸多形式中最受家长欢迎的内容之一,如何使开放日更有成效呢?我们认为,家长开放日中教师对家长的指导应具体可操作,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1)活动前的指导。通过班级QQ群上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