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与评课的方式方法彭秀娟一、听课者力求“二到位”一是“自备”到位。1、备编路:尽量熟悉教材内容、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了解编者的思路和意图、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地位和作用。2、备教路:在了解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把“我”摆进去,构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堂布局等。3、备学路: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依据学生的实际,预想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4、备信息: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科的教改信息,积累听课评课材料等。二是“角色”到位。在听课中听课者必须进行四个方面的角色转化到位。1、转入“学”的角色――即进入学生角色,将自己置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看执教者的教学。2、转入“教”的角色――即进入执教者角色,设想自己该怎样上这堂课,并把自己的想法与现场教师的教学进行对照,比较优劣,写下建议。3、转入“导”的角色――即进入指导者角色,细心观察课堂教学,准确抓住优点和不足,居于学术高度,对课堂教学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判断4、转入“管”的角色――即进入管理者角色,把自己置于管理者的角度,用统观全局的观点,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二、课堂里重看“六方面”一看“关键点”。即“动情点”――即教师的教学是否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中。“连接点”――即教师是否创设良好的学习迁移情境,在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学习中。“活动点”――即教师是否在注重学生已有经验及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在学生间自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帮助、指导、服务,组织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是否真正把课堂变为了学生的“活动场”,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活动过程”。“成功点”――即教师是否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很好地把握各层次学生的“成功点”。创设着能充分展示学生学习潜能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人人享受到“成功之乐”。二看课堂程序和结构。1、程序、层次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结构科学、完整、严谨。由一串环环紧扣、结构起伏张驰、过渡自然巧妙的教学环节组成;3、形式多样化,不求一律。4、能充分体现“三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三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有”(学生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三看教学重心。是否突出教学重点,选择最佳方法解决难点;在促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基础上,是否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在教学操作上是否充分体现:一是教师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绝大多数的实际,二是学生全员参与训练,三是注重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四看信息反馈。主要关注教师的语言、板书、表情和动作以及学生听课情绪、反映和学生需求的满足情况等。五看课堂容量及知识难度。课堂容量及课堂延伸量是否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能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六看教学效果。主要考察以下方面:1、学生获取知识的情况;2、学生能力的发展情况。三、听课要做到“勤动”一划步骤,即记录全课的教学环节。在注意分辨教学的大步骤和小步骤的前提下,关注导入新课、讲授层次、全面总结及提高、升华或规律交待等二记时间,即记录听课日期、听课过程中各环节、各步骤的时间。并考察其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注意突出重点,是否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进行施教。三加备注,即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以外而又有记录必要的东西,用加备注的方式记载下来。如: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创新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思维方法、教材体系的科学安排、娴熟的教学技能等。四抓转换,即记录教学环节与环节或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转折,以及转换过程中的关键语言。五作评点,即对教学步骤、环节、所采用的方法、策略、学生反映等,从教育教学理论的角度加以肯定或提出建议或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在课堂上进行迅速简要的评点与总评是听课者必要的工作,听课者的思想活动、认知水平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再创造。六录板书,即记录当堂的课堂板书。四、评课紧扣“六要素”一是知识的落实。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体现了三位一体的目标内容;教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