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重庆天宫殿学校周叶莉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美。认识并会写“汇”,领会左右结构生字的布局;2、能用抓住重点词进行背诵的方法,尝试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3、体会作者贴切、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能运用拟人手法学会表达。能学会仿写。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贴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四、教学准备:1、田字格模板;2、课件;3、写字卡。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质疑。(二)观察图画,整体感知1、观察图画,学生交流:你眼中的春天的小兴安岭是怎样的景象?2、师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象。3、学生自由读,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设计意图: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我让学生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景色,再到教师的深情范读,通过对比感知,让学生从表达的角度去认识,描写的魅力。)(三)读中感悟,体会表达(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抽出”,体现了春天树木的变化,感受生命力。指导朗读。(2)学生自读:找一找:在这个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小组合作学习(3)交流汇报。“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重点感悟并相机指导“汇”字的写法,想象画面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抓住小鹿的动作神态特点进行描写。运用拟人手法练习表达。说话练习:一只小鹿在溪边---------------------------,还有一只小鹿在--------------------------------------------------------------------------------------。(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让孩子们自读、探究,找找哪些词用得好,用心体会。重点理解了“抽出,”相机指导书写生字“汇”,把识字、写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进行描写的方法。)(4)师生合作配乐读。(四)指导背诵,积累优美语言。(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为此,我设计了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背诵的方法指导,把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提高了课堂效率。积累了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五)仿写练习小组合作例子春天,树木------------------------------。积雪--------------------------------。小鹿-------------------------------------------------------------------------------------------。仿写秋天,---------------------------------------------------------------------------。-------------------------------------------------------------------------------------------------。-----------------------------------------------------------------------------------------------。小组交流,其他组成员评价: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真好?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