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基本要求第一篇:手术室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基本要求手术室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基本要求1、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手术结束后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2、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3、在手术部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为污染;不得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污染。4、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5、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限制进入手术部工作。6、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区域。7、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8、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或肉眼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9、获准进入手术部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应按手术器械的性能、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后方可使用。10、进入手术部无菌区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11、病人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麻醉导管及面罩等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干燥或无菌保存。第二篇:手术室无菌严格无菌环境让抗生素下岗不用抗生素医生顾虑重重顾虑1:不用抗生素怎么向患者及家属做术前交代?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与是否使用抗生素没有必然联系。术后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是:一、病人的抵抗力。二、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而一般医生在术前和术中使用抗生素只是根据经验,没有严格而充分的证据,因此更容易错误使用抗生素,造成术后感染机会增加。顾虑2:开颅术后患者发热且白细胞升高,如不用抗生素,感染的几率有多高?一般情况下,开颅手术术后病人在一段时间内会有发热甚至白细胞升高现象。其原因主要为术后创口愈合以及手术残腔遗留渗出物或存在缝线或植入异物的反应。患者体温升高大多不超过38.5℃,持续时间在3~5天。如患者长时间维持高于38.5℃的体温,或有典型的热型,白细胞异常升高,有感染中毒症状者,应该积极寻找感染的证据,在病原微生物明确的情况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因此,术后体温和白细胞升高不一定就有感染,此种情况使用抗生素与否,感染率没有明显差异,均为0.5%左右。顾虑3:药师介入作用有多大?临床药师对药物的结构、药理知识、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体内过程等比较熟悉,可以运用药学技术配合临床医师完成整个医疗过程。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分工不同,各有所长,两者密切合作能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让治疗效果达到最佳。避免用药从资深医生开始国外少有用顶级抗菌药物作为预防用药的医疗机构,国内神经外科预防用药既普遍,又因担心抗菌药物耐药比例高,低档次抗菌药没有效果,因此使用抗菌药不仅频繁,而且越来越高档。资深医生滥用抗菌药物的不良习惯是多年形成的,他们是抗菌药物的忠实拥趸,因而转变他们的观念至关重要。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且经常表现为多重耐药,常导致治疗失败、并发症增加、感染复发、治疗费用增加等问题。每位医生的工作方法、用药习惯不同,易遵守固有的思维模式。解决措施就是让医务人员认识到,常规预防用药仍会有手术部位感染发生,说明预防用药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良好的术前准备和手术技巧。外科医生要重视无菌操作技术,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出血等,不能把预防感染的希望都寄托在抗菌药物上。每个细节都要“无菌”抗菌药物的管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合作,在手术室环境、手术无菌操作等各个环节“插手”,杜绝医源性滥用抗菌药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