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三篇备课资料一、蒙田介绍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他熟读古代大家如普鲁塔克、塞涅卡、塔西佗等人的著作,在作品中大量引用,作为他的思辨和怀疑论的佐证。他在出版了《随笔集》的前两部之后,便游历了意大利和德国,因此在他随后的随笔中又添进了许多旅游见闻。1585年蒙田的故乡鼠疫盛行,蒙田被迫暂时离开他的城堡,于1587年重回旧居续写他的随笔。在这期间,蒙田结识了对他狂热崇拜的德·古内小姐,他俩之间的关系一直维持到作家逝世为止。蒙田晚年在政治上效忠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国王也曾到他的城堡做客数次。1578年蒙田的肾结石发作,影响了他的写作,我们今天所见的《蒙田随笔全集》是由德·古内小姐在他生前出版的随笔集的基础上,根据他在笔记上写下的大量注释和增添内容集结而成的。蒙田自1572年开始,直至他逝世的1592年,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一直断断续续地在写他的随笔。他以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蒙田在他生活的时代已成大名,但他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过很大的争议。一些著名作家,如卢梭等人指责他的作品充满了“可憎的虚荣心”“表面的真诚”,但他却受到了伏尔泰和狄德罗的推崇,他们赞扬他的作品反映作者“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他的“文风简朴流畅,琅琅上口”。经过四百余年的考验,历史证明了蒙田与培根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随笔如他自己所说的,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节选自《蒙田随笔全集》“编者的话”,译林出版社1996年版)二、作者的《关于作者》(富尔格姆)当有人问他,“你是干什么的?”罗伯特·富尔格姆通常都回答说他是个哲学家,然后又解释说,他喜欢干的事,是多多地想些平常琐事,再把他所想到的表达出来,通过写作,或者聊天,或者涂涂画画,随便哪种看来合适的方式都行。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他的新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由维拉德书店按惯例以精装本出版。(选自《我需要知道的一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下边“五、六、七”也出自本书)三、媒体对《我需要知道韵一切……》的评论这是本多么有趣的书啊,它不仅适用于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而且也适用于各个国家。《纽约每日新闻》寓崇高于纯朴。《旧金山纪事报》一剂对付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年代里折磨着我们的那些恐惧的良药。《巴尔狄摩太阳报》富尔格姆对洗衣店和日常生活作了富有哲理的探讨,在通常不被注意也得不到赏识的那些平凡、琐碎的经验中,发掘出新奇的事物及其意义,很明显,他触动了一根民族的神经。《西雅图信使报》读来愉快……富尔格姆用了某种似乎是他独有的幽默和机智来写作。《查塔努加自由新闻》多么奇怪……在当今世界上,傲慢成了时髦,玩世不恭被看作成熟,而的确很鼓舞人的是,一位多愁善感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的教长(指本书作者罗伯特·富尔格姆,他在书中曾这样调侃过自己——译注)也能出版一部描写生活中的平凡琐事的畅销书。《圣安东尼奥快讯》一部不可思议地打动人的作品,这个世界读了之后,带着一声惊叹说:“那太真实了。”《弗雷斯诺蜜蜂报》富尔格姆已经使他那种孩子般的惊人的感觉得到应有的珍视。《达拉斯时代先驱报》你会带着一脸老也止不住的微笑来读这部让人着迷的书,并且了解到,作为一个心灵高贵、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