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二诊评讲第一页,共三十一页。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A(“学者们都认为”说法绝对)2.C(“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一句原文无据)3.C(儒学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是“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B(A.“数字化阅读将取代纸质化阅读”文中没有根据;C.“取决于”的说法绝对。D.“最直接原因”错误)5.选B给3分,选C给2分(A.纸质书图2015年的阅读量高于2014年;D.“抵触”一句分析不恰当;E.“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它国家进行比较同时,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第二页,共三十一页。6.答案示例:①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鼓励国民读书。从材料看,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途径促进全社会阅读氛围,如韩美均颁布读书法,这值得我们借鉴。,而从现实环境看,我国尚未就阅读立法,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②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从材料看,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还包括教材和教辅,如能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好教材、教辅的作用,会更有利于阅读的推广与深化。(答出一点2分;建议1分,结合材料阐述1分。如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能与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页,共三十一页。(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选C给3分,选D给2分(C.“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理解错误;D.“旨在宽慰苦闷的自己”不当,弘一法师之例强调即使不能自我超越,真实展现人生也是伟大的)8.作者以“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精神生活”的富足与丰盈(1分),以“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日”表现体力的“渐渐衰竭”(1分),表明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精神富足的同时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1分);突出了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销蚀的过程((1分)。(言之成理即可)第四页,共三十一页。9.①内容上:以此为题统领全文。“斯人”指文学创作者,“憔悴”是指文学创作的艰辛,自我超越的艰难,文学创作不只是自我完善也是自我销蚀。标题凸显了文章主旨。(3分)②形式上:引杜甫诗句为题,更具文采,更有文化意蕴。(2分)(意思相近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A(陈:军队作战时的战斗队列)11.A12.B(“论证了国家存亡安危依靠将领,应该重视将领的道理”分析错误,武王伐纣的例子主要阐述作战依靠人事的道理)第五页,共三十一页。13.(1)武王没有使士卒(或:士大夫、百姓)疲劳,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或:兵器上没有沾染血迹)就打败了商军诛灭了封王,这并没有特别的吉兆,而是由于人事治理得好与不好而这样的。(大意正确2分,“罢”“克”“祥异”翻译正确各1分)(2)为什么像这样呢?这是他不自视高人一等的缘故。要求人家为你效死就不能要求人家对你毕恭毕敬,要使人家竭尽全力就不能苛求那些礼节。(大意正确2分,“乞”“死”“责”翻译正确各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4.选A得3分,选D得2分。(A项“傲视天下”分析不当;D项“居士先生老矣”并不是劝酒之辞,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第六页,共三十一页。15.①对友人的赞颂之情。“苍桧”之比,松竹云溪,赞颂友人不慕荣利、风骨凛然,志趣高雅。②相聚的欢愉之情。相见恨晚的友人相会,要“一饮空缸”,酒逢知己千杯少,豪爽奔放。③惜别之情。主客相见恨晚而船鼓催发,表现了相互留恋、不忍离别的怅然。(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6.(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赢得)仓皇北顾第七页,共三十一页。三、语言文字运用17.D①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此处与“说个不停”语意重复。②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此处词语感情色彩不当,与语境不符。③运斤成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词句使用正确。④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行动或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此处不合语境。⑤左支右细: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