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评价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实施多元学习评价是新课程学习评价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就初中思品学科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的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注意事项、模式与方法作较为系统的阐述,重点研究思品课实施多元学习评价的模式、方法及注意问题,以期提高多元学习评价的实效性,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习评价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起到奠基作用。传统的评价机制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制约了德育主导渠道功能的发挥,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建构一种新型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已成为思品教师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一、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的目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要求:评价功能由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发展;评价依据由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关注发展、提高和未来;评价主体由一元评价转向多元评价;评价焦点由评价者的评价反馈转向被评价者对评价的认同和原有状态的改善;评价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在纸笔测试的同时,增加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过程和结果。建构一种新型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学习评价,不仅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目标。二、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一)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素质三者统一的原则知识是前提和基础,能力是桥梁和关键,思想品德素质是第1页共4页目的和归宿。学习评价应体现三者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根据这两个特点,学习评价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思品学科的特定要求,也是思品课的生命线。(三)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学习评价应体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使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统一起来。(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学习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三、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应注意的事项(一)挖掘德育教育功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拥有独特的德育功能。“思想性”是本课程的“灵魂”;“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本课程的落脚点和归宿。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二)关注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对评价的认同性也是不同的,因而,在具体评价操作时,不同学段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评价的内容除重视学习成绩外,还要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开发,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三)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面对学生的差异,学习评价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保证标准的统一性,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因人而异,分层分类,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需求。(四)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成长的过程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第2页共4页四、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的模式与方法思品课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依据思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从“多元、主体、开放”的评价理念出发,逐步建构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体系,将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的纸笔测试、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学习评价,使学习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师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一)学习评价构成学习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形成性评价主要由《学习过程评价》和《行为表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