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教学仪器在数学课堂使用---------任文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如录音、幻灯、投影、录像等)运用到教学中,对课堂教学的改革起了很大的作用,课堂40分钟的组织更为紧凑,使教学效果更为明显。近几年来,电脑硬件、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课堂成为可能。教师通过短期培训,也能够在多媒体电脑上,利用可视化编程软件制作出符合自己上课需要的多媒体课件。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传递信息量大、形象逼真可信、运动变化灵活等特点,尤其是其交互性特点,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没有的。有了交互性,可以赋予人以很大的主动性、参与性,调动起人的各种反应能力,在教学中就有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对小学数学的形体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能不能每一堂课都用,每一节课都贯穿全过程呢?本人就对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形体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多媒体课件往往利用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形,或用动态的画面,配上和谐的声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质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就更为牢固。特别是可以利用交互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键盘或鼠标操作,进行交互学习,在这一方面,多媒体课件比传统的幻灯、录相更胜一筹。例如:可以出一些判断题、选择题,做对了可以放一段小动画并配以音乐“祝贺你做对了”,如果做错了,则出现勉励的话,鼓励继续学习。还可以出示一些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让学生用鼠标把它们拖到相应的圈内。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愉快中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习效果更好。二、多媒体课件在数学形体教学中的作用数学形体教学中,往往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形体知识化为具体的图形。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低,在形体教学中,往往依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掌握新知。以往通过实物演示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现在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印象会更为深刻。就拿我上的一堂《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的计算》来说吧。上课前一天,我叫学生回家后带一些如易拉罐、八宝粥罐、椰子汁罐一类的瓶罐来。学生肯定很好奇,老师让我们带这些来干什么呢?就想弄明白到底干什么用,也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老师叫学生拿出实物进行观察,进而揭示像椰子汁罐、八宝粥罐这类的形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概念的引入用传统方法已经很好了,就没有必要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及周围的面,引入概念,并配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利用画面的反复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强化记忆,通过画面的平移,揭示内在的规律——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高有无数条。这样,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圆柱侧面积的推导用动手演示当然也可以,但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则显得更为方便。我们可以通过动画来演示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把圆柱侧面展开的过程,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发现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是特例),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推导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如: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什么?宽呢?长方形面积等于什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求?自然而然地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来的结论往往不会忘记。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材的思路是把圆柱按底面平均分成八等份、十六等份、三十二等份,然后拼成类似长方体的形体。分的份数越多,越近似于长方体,这用传统的直观手段来演示则显得很复杂并且不容易做好,用多媒体课件事先编好程序,上课时演示则变得方便多了。通过动画的反复演示,越来越接近长方体,学生就能得出底面积乘以高就是圆柱的体积。三、多媒体课件应与传统手段结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在视觉上占了很大优势,但是在一些动手能力方面,显得很无力。美国马里兰州洛克威尔市特定诊断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