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方法点拨一、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是否缺少主语。例句:1.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介词位于句首,缺少主语,应删掉“使”)2.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由于”开头,导致句子无主语,应去掉“由于”)二、句中并列结构,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例句:1.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此句中“报纸、杂志”就属于“出版物”,这句话属于并列名词搭配错误。)•2.我们要认真讨论并听取王校长的发言。•(逻辑语序不当,应是先“听取”后“讨论”。)•3.要办好一个企业,仍旧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集思广益的效果。•(搭配不当,谓语“发挥”与宾语“集思广益的效果”不能搭配。)•三、发现含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例句:•1.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必须会使用电脑,必须会驾车,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两面对一面,前半句包含了“能顺利择业”和“不能顺利择业”两个方面,但是后半句只涉及了“能顺利择业”一个方面。)•2.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两面对一面,前半句包含了“能抓住机会”和“不能抓住机会”两个方面,但是后半句只说到了肯定的一个方面)四、发现句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将意思说反了。•1.由于管理混乱,监督无力,全国各大酒厂不止一家没丢过上万份商标。•(否定不当,原句的意思是“全国各大酒厂不止一家丢过上万份商标”,所以应删掉“没”。)•2.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反问句与多重否定句套嵌的句子,应去掉第二个“不”字。)•另外,有一些动词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否定的作用,它的后面往往不带否定词语,如果带了,意思就会截然相反。•3.为了避免不再发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这个学期学校对学生加强了组织纪律教育。•(“学校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考试作弊现象”,所以应删去“不”。)•4.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应删去“不”。)•五、发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看它们是否混用或主客体是否颠倒。•例句:•1.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中消协将分别给予点评,及时曝光。•(将“对于”和“关于”混用了,应将“关于”改为“对于”。)•2.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尚属幼稚的小朋友是陌生的。•(主客颠倒了,应改为“尚属幼稚的小朋友对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是陌生的”或“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于尚属幼稚的小朋友来说是陌生的”。)•六、代词,是否指代不清。•例句:•欧阳俊逸推开房门,看见哥哥和他的朋友正在促膝长谈。•(该句中,“他的朋友”指的是谁的朋友,没说清楚,犯了指代不明的错误。)•七、数词和表约数的词语连用,是否造成矛盾。•例句:•日本磁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达”和“以上”矛盾,可以将“达”改为“在”,或将“以上”去掉。)•八、用“是”表判断的句子,主宾搭配是否恰当。•例句:•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人。•(该句是判断句,主语是“籍贯”,宾语是“人”,搭配不当。可改为“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或“他是江苏海安人”。)•九、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是否犯了不合逻辑的语病。•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是不符合逻辑的,这类词语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如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等。•例句:•1.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电视机的价格比三年前降低了两倍。•(“降低”不能和倍数连用,应将“两倍”改为“一半”。)•2.这种模型的赛车是按国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