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技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取得良好发展的重要阶段,开设劳技课顺应了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需要。而传统劳技课的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劳技的创造兴趣,调动积极性,是我们劳技的关键所在。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劳技课“在做中玩,在玩中做”。教学中要想还学生一个创造的灵感,应该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在玩中做,在做中玩,在玩做中有出更多的创作。【关键词】传统劳技课堂新颖活动在以往的传统劳技课教学中,教师惯用理论教学,照本宣科,条条框框。而学生则简单、机械地接受,在这种原始的教学手段下,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老师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性地学。这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阻碍和约束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背离了新课程、新目标、新型的教学,使劳技教学陷入一个死胡同,而学生则根本没有劳技作品的创造可言。而新型的在玩中做,在做中玩的实践性劳技课教学手段在劳技课堂中开展,使我们的劳技课教学得以改头换面,使我们落后的教学得以一次革新,给我们的劳技课堂主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还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一、传统劳技课堂过于注重理论性和知识性传统劳技课的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技能,没有注重实践的操作性,教师提前,理顺方法、步骤,课堂上示范操作要做到规范、准确、熟练。这是小学劳技课的重要环节,更是劳技课教学的关键。教师像说教者一样把学科知识和劳技的理论技巧一点一滴地教授给学生听,而学生则按照老师的步骤一步不差的走下去,不能有什么地方出错,必须按部就班地进行。只要学生按老师的方案进行的你就是好的学生或优秀的学生。而这样的劳技课违背了原有的劳技课的创作性的特征,同时,这样的课堂它不是课,而是一个简单的作品抄袭课。这有点像这样的一种现象,名家的创作的作品是名品,而你仿照名家的作品的,不管你有多么高超的技能和水平,你的就是赝品。传统的劳技课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了本应该有的创作动力,而一味地被老师的课堂示范模式所占领,让劳技课堂缺乏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力和主动性。因此劳技课不能再以单纯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每一堂课中。还课堂一个动力和学生一个活力,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例:六年级劳技上册第四课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刺猬吗?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我接着说:小刺猬可是个可爱的小精灵呦。瞧!当它饿了想吃食物时,它就在地上打个滚,它的身上就背回了一串;当它想睡时,它还是在地上打个滚儿,这回它的身上披的是厚厚的树叶“大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泥巴,用泥巴玩出一个刺猬来,再为它造一所房子。接着,让学生想想刺猬身上的刺是怎么做的?眼睛`、耳朵、小鼻子你又打算怎样制作?再为它设计一个漂亮的家......这节课,1学生兴趣很浓,各种颜色的小刺猬在他们手中诞生,小刺猬的家也各具特色,有环保型的,有豪华型的,学生情绪高涨,脸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二、让老师“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基点定位于学生的动。在尝试“在玩中做,在做中玩”式教学中,我们必须先让老师“活”起来,而才使学生“动”起来。1、课堂氛围。老师要“活”起来,课堂气氛必须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也会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自制冰镇番茄》教学中,我们用了制作比赛的方法分组进行,我们要求他们采用分工的方法,如先准备好材料:糖、番茄、拼盘(工具:冰箱由老师准备)制定工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每一组的学生制作出来的冰镇番茄都要具有自己的创意和不同的特设,要把我们各组的番茄加工成一种不同的美味冷盘,这样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开放氛围,谨慎地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课堂形式要多样。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人数多,力争做到人人有份。七巧板、折纸片、五颜六色的碎布片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劳技课堂。让老师“活”起来,使...